1.操作系统在第几代计算机开始应用

2.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

3.电脑经历过几代了?

4.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4代?采用的主要元器件各是什么

操作系统在第几代计算机开始应用

电脑系统到几代了-现在电脑更新到第几代了

操作系统在第二代计算机开始应用。

在第一代计算机中,程序员需要手动控制计算机的硬件来完成特定的任务,这种方式非常低效,容易出错,并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一个任务。

随着第二代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硬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计算机可以自动执行一些重复性的任务,这需要一个更加高效的方式来控制计算机的硬件,于是操作系统应运而生。

操作系统的出现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并且提供了更加友好的用户界面,让用户更加容易地与计算机进行交互。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发展,逐渐成为了计算机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代计算机中,虽然没有操作系统,但是人们使用编程语言来控制计算机,实现特定的任务。因此,操作系统的出现并不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唯一进步,而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

四个发展阶段接特点:

1、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3、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1964-1965)(1965-1970)

4、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分类:

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元器件来划分的。分别为:

1、第一代:电子管。

2、第二代:晶本管。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智能计算机(未来)。

三、电子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巨型化、微型网、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扩展资料:

巨型化是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军事和科研教育方面对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行速度等要求会越来越高。此外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多媒体化:传统的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主要是字符和数字。事实上,人们更习惯的是、文字、声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为一体,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世界。

网络化: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OICQ、微博等),教育资源共享(文献查阅、远程教育等)、信息查阅共享(百度、谷歌)等。

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人们使用网络的便捷性,未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

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

人类不断在探索如何让计算机能够更好的反应人类思维,使计算机能够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思考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依靠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

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计算机内部操作系统的便捷度,计算机外部设备也趋于完善。

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促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中,并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须品。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的缩小,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体积逐步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未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中的产物,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比如用户键入一条简单的命令就能自动完成复杂的功能,这就是操作系统帮助的结果。

二是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率。操作系统通常应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解决处理器(CPU)时间的分配问题。

(2)作业管理:完成某个独立任务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数据组成一个作业。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界面使其方便地运行自己的作业,并对所有进入系统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尽可能高效地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

(3)存储器管理:为各个程序及其使用的数据分配存储空间,并保证它们互不干扰。

(4)设备管理:根据用户提出使用设备的请求进行设备分配,同时还能随时接收设备的请求(称为中断),如要求输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负责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为用户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统的种类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为分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依同时管理用户数的多少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适合管理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网络操作系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计算机

电脑经历过几代了?

截止到2021年1月5日,计算机发展经历了4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特征是以电子管为元器件;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特征是以半导体为元器件;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以集成电路数字机为元器件;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元器件。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

扩展资料:

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卫星轨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计算、24小时天气算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在现代社会里,用计算机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百度百科——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4代?采用的主要元器件各是什么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4代?采用的主要元器件各是什么

1:电子管时代,第一个电脑诞生。

2:电晶体时代,286至486型主机

3:积体电路时代,586发上电脑。事实上我们现在用的也是586型号的。与686 型号有点争议。但然双核应是686那是无疑的。因为以前总是一个核心,现 在是两个核心了。

4:巨型积体电路时,这个是我们现在的电脑时代。(586型电脑也积体电路的)

一、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二、第二代(1958~1964):电晶体数字计算机

三、第三代(1964~1971):积体电路数字计算机

四、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积体电路数字计算机

元器件:电子管 /电晶体/ 积体电路 /大规模积体电路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什么?

经历了4代,电子管,电晶体,积体电路,超大规模积体电路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四代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分别

电子管、电晶体、积体电路、大规模积体电路。

1、计算机补充:

(1)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

(2)第二代计算机是电晶体计算机。

(3)第三代计算机是积体电路计算机。

2、 INTEL4004,是微处理器(CPU)的开端,也是大规模积体电路发展的一大成果。

3、第四代计算机的起始时间: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现在)。

4、首次出现地点: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的矽谷应运而生,它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四代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分别是?

电子管、电晶体、中小规模积体电路、大规模积体电路。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其中第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是?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其中第一代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是:

电子管计算机,

按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四代

电子管时代 电晶体时代 积体电路 大规模积体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

超大规模积体电路

计算机发展历程的4代各主要采用什么电子元器件

1.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器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储存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2.第二代是电晶体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储存器为中心,使用高阶程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资料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3.第三代是中小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储存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装置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体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资料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影象、文字等资料。

4.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整合在一块或几块晶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总的发展方向,可以用“巨型化、微型化、网路化、智慧化、多媒体化”来概括。

计算机的主要元件发展经历了哪四代变化?

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以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来划分,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代,目前正在向第五代过渡。每一个发展阶段在技术上都是一次新的突破,在效能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1.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

它是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取名为ENIAC。这台计算机是个庞然大物,共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每小时耗电140千瓦,计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尽管它的功能远不如今天的计算机,但ENIAC作为计算机大家族的鼻祖,开辟了人类科学技术领域的先河,使资讯处理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主要特征如下:

(1)电子管原件,体积庞大、耗电量高、可靠性差、维护困难。

(2)运算速度慢,一般为每秒钟1千次到1万次。

(3)使用机器语言,没有系统软体。

(4)采用磁鼓、小磁芯作为储存器,储存空间有限。

(5)输入/输出装置简单,采用穿孔纸带或卡片。

(6)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2.第二代(1958-1964年),电晶体计算机

电晶体的发明给计算机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件是电晶体,称为电晶体计算机。计算机软体有了较大发展,采用了监控程式,这是作业系统的雏形。第二代计算机有如下特征:

(1)采用电晶体元件作为计算机的器件,体积大大缩小,可靠性增强,寿命延长。

(2)运算速度加快,达到每秒几万次到几十万次。

(3)提高了操纵系统的概念,开始出现了组合语言,产生了如FORTRAN和COBOL等高阶程式设计语言和批处理系统。

(4)普遍采用磁芯作为记忆体储器,磁碟、磁带作为外储存器,容量大大提高。

(5)计算机应用领域扩大,从军事研究、科学计算扩大到资料处理和实时过程控制等领域,并开始进入商业市场。

3.第三代(1965-1969年),中小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中期,伴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已制造出了积体电路元件。积体电路可在几平方毫米的单晶矽片上整合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电子元件。计算机开始采用中小规模的积体电路元件,这一代计算机比电晶体计算机体积更小,耗电更少,功能更强,寿命更长,综合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具体如下主要特征:

(1)采用中小规模积体电路元件,体积进一步缩小,寿命更长。

(2)记忆体储器使用半导体储存器,效能优越,运算速度加快,每秒可达几百万次。

(3)外围装置考试出现多样化。

(4)高阶语言进一步发展,作业系统的出现,使计算机功能更强,提出了结构化程式的设计思想。

(5)计算机应用范围扩大到企业管理和辅助设计等领域。

4.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

随着20世界70年代初积体电路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规模积体电路元件,使计算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时代。这一时期的计算机的体积、重量、功耗进一步减少,运算速度、储存容量、可靠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特征如下:

(1)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积体电路逻辑元件,体积与第三代相比进一步缩小,可靠性更高,寿命更长。

(2)运算速度加快,每秒可达集千万次到几十亿次。

(3)系统软体和应用软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软体配置丰富,程式设计部分自动化。

(4)计算机网路技术、多媒体技术、分散式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大量进入家庭,产品更新速度加快。

(5)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资料库管理、影象处理、语言设别和专家系统等各个领域得到应用,电子商务已开始进入到了家庭,计算机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