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历史演变,电脑系统变化
1.windows操作系统有哪些版本?
2.电脑系统的发展史
3.电脑的发展历程
4.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史
5.计算机发展历史?
6.计算机发展史经历了哪几个时代?
1. 1985年Windows 1.0正式推出,相信一些老一辈计算机使用者应该熟悉吧!
2. 1987年10月推出Windows 2.0,比 Windows 1.0版有了不少进步,但自身不完善,效果不好。
3. 1990年5月Windows 3.0 版推出,期间微软继2.0后还有代号为286、386两款系统,但因其自身原因,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直到3.0的出现才改观了这种局面,Windows逐渐占据了个人电脑系统,3.0也首次加入了多媒体,被舆为"多媒体的DOS"。
4. 1992年Windows 3.1发布,该系统修改了3.0的一些不足,并提供了更完善的多媒体功能。Windows系统开始流行起来。
5. 1993年11月Windows 3.11发布,革命性的加入了网络功能和即插即用技术。
6. 1994年Windows 3.2发布,这也是Windows系统第一次有了中文版!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7. 1995年8月24日Windows 95发布,Windows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了全新的面貌和强大的功能,DOS时代走下舞台。95标明了一个"开始"按钮的介绍以及桌面个人电脑桌面上的工具条,这一直保留到现在视窗后来所有的产品中。
8. 1996年8月24日Windows NT4.0发布,在93、94年微软都相继发布了3.1、3.5等版NT系统。主要面向服务器市场。
9. 1998年6月25日Windows98发布,基于Windows 95上,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98 SE(第二版)发行于1999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98是一个成功的产品,以至于现在仍有众多用户使用。
10. 2000年9月14日Windows Me(又称Windows千禧版)发布,集成了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系统还原功能则是它的另一个亮点。
11. 2000年12月19日Windows 2000(又称Win NT5.0)发布,一共四个版本:Professional、Server、Advanced Server和Datacenter Server。
12.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 XP发布,Windows XP是基于Windows 2000代码的产品,同时拥有一个新的用户图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细微的修改。集成了防火墙、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与Microsoft Pasport网络服务的紧密结合。是目前操作系统使用率最高的一个系统。
13. 2003年4月底Windows 2003发布,是目前微软最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算是2000的一个升级。
14. Longhorn是微软公司下一版本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发代号。它是继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带有许多新的特性和技术,已于2007年。就是现在的vista
windows操作系统有哪些版本?
1.Windows是由微软在1983年11月宣布,并在两年后(1985年11月)发行的。
2.Windows版本2.0是在1987.11正式在市场上推出的。
该版本对使用者界面做了一些改进。
2.0版本还增强了键盘和鼠标界面,特别是加入了功能表和对话框。
3.Windows3.0是在1990年5月22日发布的,它将Win/286和Win/386结合到同一种产品中。
Windows是第一个在家用和办公室市场上取得立足点的版本。
4. 3.1版本是1992.4发布的,跟OS/2一样,Windows3.1只能在保护模式下运行,并且要求至少配置了1MB内存的286或386处理器的PC。
5.在1993年7月发布的Windows NT是第一个支持intel386、486和Pentium CPU的32位保护模式的版本。
同时,NT还可以移植到非intel平台上,并在几种使用RISC晶片的工作站上工作。
6.Windows95是在1995.8月发布的。
虽然缺少了NT中某些功能,诸如高安全性和对RISC机器的可携性等,但是95具有需要较少硬件资源的优点。
7.Windows98在1998年6月发布,具有许多加强功能,包括执行效能的提高、更好的硬件支持以及一国际网络和全球资讯网(WWW)更紧密的结合。
8.WindowsME是介于98SE和2000的一个操作系统,其出生目的是为了让那些无法符合2000硬件标准同样享受到类似的功能,但事实上这个版本的
Windows问题非常多,既失去了2000的稳定性,又无法达到98的低配置要求,因此很快被大众遗弃。
9.Windows2000的诞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2000年2月17日发布的2000被誉为迄今最稳定的操作系统,其由NT发展而来,同时从2000开始,正式抛弃了9X的内核。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电脑是用这一操作系统。
10.在2000的基础上,增强了安全特性,同时加大了验证盗版的技术,2001.10.25,“激活”一词成为电脑中最重要的词汇。
并且,XP的命名方式也广为散播,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XP”颁布开始出现。
某种角度看,Windows XP是最为易用的操作系统之一。
11.2006年11月,具有跨时代意义的Vista系统发布,它引发了一场硬件革命,是PC正式进入双核、大(内存、硬盘)世代。
不过因为Vista的使用习惯与XP有一定差异,软硬件的兼容问题导致它的普及率差强人意,但它华丽的界面和炫目的特效还是值得赞赏的。
12.Windows 7于2009年10月22日在美国发布,于2009年10月23日下午在中国正式发布。
Windows 7 的设计主要围绕五个重点——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特有设计;基于应用服务的设计;用户的个性化;视听娱乐的优化;用户易用性的新引擎。
13.2012年10月26日,Windows8在美国正式推出。
Windows 8支持来自Intel、AMD和ARM的芯片架构,被应用于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上,尤其是移动触控电子设备,如触屏手机、平板电脑等。
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续航能力,且启动速度更快、占用内存更少,并兼容Windows 7所支持的软件和硬件。
另外在界面设计上,采用平面化设计。
电脑系统的发展史
windows1995-2006 发展史
Windows 95
不管是Windows 2.x也好还是Windows 3.x也好, 它们都是基于MS-DOS的Windows系统. 而微软希望在桌面市场能有一款像NT那样32位的操作系统, 于是一款代号为 "Chicago" (芝加哥) 的操作系统被提上了开发日程, 这也就是后来的Windows 95。
1995年8月24日, Windows 95正式发行, 这是第一款以年份来命名的Windows, 正式的版本号是4.0. Windows 95是一个16位/32位混合模式的系统, 它可以完全独立于MS-DOS运行. 大量的组件和新概念在Windows 95中被引入, 如开始菜单和任务栏这样的优秀桌面对象, 以及高性能的抢占式多任务和多线程技术, 即插即用 (Plug and Play) 技术, 更丰富的多媒体程序等等. 由于这些功能的加入, Windows 95也带动了一股硬件升级的狂潮. 要想用上Windows 95, 你得有一块100MB以上的硬盘16MB的内存, 支持640×480分辨率和256色的显卡, 在当时这还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 每一次的Windows重大升级, 必将伴随新一轮硬件升级狂潮. 同年年底, 微软发布了Windows 95 Service Release 1, 紧接着又在第二年推出了Windows 95 OEM Service Release 2 (Windows 95 OSR2) . 从此以后, Windows操作系统正式支持FAT32文件系统格式, 并开始捆绑Internet Explorer. 微软在操作系统中捆绑互联网浏览器的举动引起了浏览器厂商网景公司的不满, 他们认为这不公平. 从此, 反对微软垄断的运动逐渐兴起, 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由于Windows 95 OSR2的重要性, 它甚至被有的人称为Windows 97.
Windows NT
Windows NT 3.51. 这个版本于1995年5月发布, 它的意义在于开始支持那些为Windows 95而设计的应用程序, 微软甚至在这个系统中加入了和Windows 95一样的 "资源管理器" . 第二年, 更接近于Windows 95的Windows NT 4.0问世. 从这个版本开始, 微软的NT系列产品终于开始走向成熟.
1996年6月29日, Windows NT 4.0正式发布. 这个版本使用了Windows 95的桌面外观, 增加了许多实用的服务管理工具, 包括后来为微软征战Web服务器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的II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因特网信息服务) 工具. 不过在桌面应用上, Windows NT 4.0的易用性还是不能和Windows 95相提并论, 它不支持新版的DirectX接口. 这种情况直到后来的Windows NT 5.0, 也就是Windows 2000才有所改善. 微软对Windows NT的技术支持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期间一共发布了6个服务包 (Service Pack) 来修补漏洞和提供一些新功能. 由于不错的稳定性, 这个版本的Windows软件在进入21世纪后仍被不少公司使用着.
Windows 98
借着之前的成功, 微软于1998年6月25日推出了Windows 95的接班人Windows 98, 原开发代号为 "Memphis" (孟菲斯) , 标准版本号是4.10.1998. Internet Explorer (IE4.0) 开始具有了类似资源管理器的界面, 两者的紧密衔接也成为日后微软在其系统产品中捆绑Internet Explorer的重要理由. 同时, 快速启动栏 (Quick Launch Bar) 也作为重要的界面元素被加入, Windows 98的安装程序较之更为Windows 95方便易用, 内存应用效率被大大提升, 任务管理程序更加强大. 在对MMX和AGP这些新硬件的支持上Windows 98也做了不小的改进, 增加了1200多个驱动程序的支持.据说, 在对Windows 95的改进过程中, 微软从源代码中清理了3000多个BUG (软件缺陷) . Windows 98 SE (Second Edition; 第二版) 发行于1999年6月10日. 它修正了前一版中的一些小问题, 同时包括了一系列的更新, 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局域网的Internet连接共享、对DVD-ROM和对USB的支持等等. 而DirectX 6.1游戏接口的加入, 更使得Windows系统成为了绝佳的游戏平台.
Windows 2000
在发布了Windows NT 4.0之后, 微软NT产品线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Windows NT 5.0. 不过微软又一次使用了年份来为Windows产品命名, 1998年10月, Windows NT 5被更名为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于2000年2月17日正式推出,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共发布了4个版本: Professional (专业版) 、Server (服务器版) 、Advanced Server (高级服务器版) 以及Datacenter Server (数据中心服务器版) . 其中, 专业版其实是由以前的工作站 (Workstation) 版本演变而来, 可以说是NT系列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桌面系统, 这个版本为后来Windows XP的诞生做好了铺垫. 而后面3个商业级的产品, 标志着微软开始向服务器市场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 Windows 2000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 它包含了很多全新的技术. 用户层和核心层的分离使得NT系统架构更加合理、稳定, 而NTFS文件系统、EFS (文件加密系统) 、RAID-5存储方案、分布式文件系统、活动目录等大量新功能也在此时首次登场. 在对硬件产品的支持上, Windows 2000的进步亦是相当的明显. 对多路处理器的支持使得Windows NT可以作为专业的服务器使用, 即全新插即用技术的应用是我们能够方便的使用USB、1394等设备. 同时, 管理控制台 (MMC) 也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被引入. 而在Windows NT 4.0中不被支持的新游戏接口也被加入到了Windows 2000中, 这就是DirectX 7.0. 但是, 正因为大量新技术的加入, 给Windows 2000带来了不少潜在的系统漏洞, 这也为后来 "冲击波" 等蠕虫病毒的猖獗种下了祸根.
Windows Me
在Windows 98第二版推出之后, 微软又开始了其第三版的开发工作. 后来这个系统被正式更名为了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 (千禧版) , 简称Windows Me, 发行日期是2000年9月14日. Windows Me的定位是家庭娱乐, 相对于Windows 98来说更新并不大, 主要升级了一些常用
电脑的发展历程
1.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手工操作方式两个特点:
(1)用户独占全机。不会出现因资源已被其他用户占用而等待的现象,但资源的利用率低。
(2)CPU 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
2.批处理系统:加载在计算机上的一个系统软件,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作业(这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和命令)。
联机批处理系统:首先出现的是联机批处理系统,即作业的输入/输出由CPU来处理。
脱机批处理系统:为克服与缓解,高速主机与慢速外设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脱机批处理系统,即输入/输出脱离主机控制。
3.多道程序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即同时把多个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在CPU中运行,它们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当一道程序因I/O请求而暂停运行时,CPU便立即转去运行另一道程序。
多道批处理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前述的批处理系统中,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简称:批处理系统)。
4.分时系统
由于CPU速度不断提高和采用分时技术,一台计算机可同时连接多个用户终端,而每个用户可在自己的终端上联机使用计算机,像独占机器一样(多用户分时系统是当今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类操作系统)。
5.实时系统:实时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中常作为一种控制设备来使用。
6.通用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三种基本类型: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7.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飞跃发展,微处理机的出现和发展,掀起了计算机大发展大普及的浪潮。一方面迎来了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同时又向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处理、巨型计算机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于是,操作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史
电脑(Computer)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电脑可以分为两部分: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本文将介绍电脑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了解电脑的演变过程。
1946年2月15日第一台电脑是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ENIAC通用电子计算机。
裸机和新型计算机人们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新出现一些新型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1954年5月24日,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
计算机发展历史?
下面我们结合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来回顾一下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5):真空管和插件板
4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些人使用数万个真空管,构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启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的机器需要一个小组专门设计、制造、编程、操作、维护每台机器。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通过插板上的硬连线来控制其基本功能。
这个时候处于计算机发展的最初阶段,连程序设计语言都还没有出现,操作系统更是闻所未闻!
2、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
这个时期计算机越来越可靠,已从研究院中走出来,走进了商业应用。但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完成各种科学计算,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维护,并且需要针对每次的计算任务进行编程。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与工程计算。使用FORTRAN与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在后期出现了操作系统的雏形:FMS(FORTRAN监控系统)和IBMSYS(IBM为7094机配备的操作系统)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
60年代初,计算机厂商根据不同的应用分成了两个计算机系列,一个针对科学计算,一个针对商业应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对统一两种应用的计算机需求出现了。这时IBM公司试图通过引入System/360来解决这个问题。
与这个计划配套,IBM公司组织了OS/360操作系统的开发,然后复杂的需求,以及当时软件工程水平低下使得OS/360的开发工作陷入了历史以来最可怕的“软件开发泥潭”,诞生了最著名的失败论著----《神秘的人月》。
虽然这个开发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个愿望却成为了计算机厂商的目标。
此时,MIT、Bell Lab(贝尔实验室)和通用电气公司决定开发一种“公用计算机服务系统”----MULTICS,希望其能同时支持数百名分时用户的一种机器。结果这个计划的研制难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最后这个系统也以失败结束。不过,MULTICS的思想却为后来的操作系统很多提示。
60年代未,一位贝尔实验室曾参加过MULTICS研制工作的计算机科学家Ken Thompson,在一台无人使用的PDP-7机器上开发出了一套简化的、单用户版的MULTICS。后来导致了UNIX操作系统的诞生。
UNIX操作系统主导了小型机、工作站以及其他市场。也是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操作系统之一,而Linux也是UNIX系统的一种衍生,下一讲我们将专门介绍一下UNIX的发展历史。
4、第四代计算机(1980-今):个人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计算机神奇般地闯入了人们的生活,以低廉的价格就可以获得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
价格不再是阻拦计算机普及的门槛时,降低计算机的易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UNIX系统的本身特点,使得其不太适合于在运行在个人计算机上,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操作系统。
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候,IBM公司由于低估了PC机的市场,并未使用最大的力量角逐这一市场,这时Intel公司趁机进入,成为了当今微处理器的老大。同时善于抓住时机的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适时地进入了这一领域,用购买来的CP/M摇身一变成为MS-DOS,并凭借其成为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
虽然是苹果公司在GUI方面先拔头筹,但由于苹果公司的不兼容、不开放的市场策略,未能扩大战果,这时微软又适时地进入了GUI方面,凭借WINDOWS系统再次称雄!
计算机发展史经历了哪几个时代?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
特点: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特点: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发展趋势:计算机从出现至今,运行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几十亿次每秒。计算机也由原来的仅供军事科研使用发展到人人拥有,计算机强大的应用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要,未来计算机性能应向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发展。
扩展资料:
应用领域:
1、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辅助管理者提高决策水平,改善运营策略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具体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和发布等一系列工作。
2、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采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量及合格率。因此,计算机过程控制已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3、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以实现最佳设计效果的一种技术。CAD技术已应用于飞机设计、船舶设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设计质量。
4、多媒体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把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多媒体”(Multimedia)。在医疗、教育、商业、银行、保险、行政管理、军事、工业、广播、交流和出版等领域中,多媒体的应用发展很快。
主要分类:
1、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s)通常是指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的、能计算普通PC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的计算机。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网络计算机专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能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于普通电脑来说,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电脑有所不同。服务器是网络的节点,存储、处理网络上80%的数据、信息,在网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工业控制,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计算机系统总称。简称工控机。它由计算机和过程输入输出(I/O)通过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是由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磁盘机、磁带机等组成。
参考资料:计算机--百度百科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时代(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计算机主要采用晶体管为基本元件,体积缩小、功耗降低,提高了速度(每秒运算可达几十万次)和可靠性;用磁芯作主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程序设计采用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ALGOL等;在软件方面还出现了操作系统。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除进行传统的科学和工程计算外,还应用于数据处理等更广泛的领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这一时期的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元件,体积减小,功耗、价格等进一步降低,而速度及可靠性则有更大的提高;用半导体存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每秒可达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臻完善。这时计算机设计思想已逐步走向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器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并用集成度更高的半导体芯片作主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万次至亿次。在系统结构方面,我处理机系统、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研究进展迅速;系统软件的发展不仅实现了计算机运行的自动化,而且正在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各种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