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吊牌包括哪些内容?

2.下摆围是什么意思?

3.探索中式复古魅力,邂逅古典服装店

4.舞台设计简介及详细资料

5.唐代服饰的特点

吊牌包括哪些内容?

服装悬挂电脑系统-制衣吊挂电脑操作教程

国家强制性标准《GB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以下简称"标准")》已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规定,服装吊牌印刷(包括洗水唛、包装等)应具备以下几项内容:

1、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

要求设计服装吊牌时,必须标明厂名厂址,且厂名厂址必须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进口服装可只标明产地,但是还须同时标明代理商在国内注册的名称和地址。

2、产品名称

要求优先选用国家标准名称,如"男西服"等;如标准无规定的,应选用不会引起误解的名称或俗名,如"休闲裤"等;允许使用"奇特名称"、"商标名称",但应在同一部位上标注正常名称,也就说印刷后的服装吊牌上面必须有以上内容。

3、号型

要求按新号型标准标注服装的规格,不允许单独使用现行的"S、M、L、XL"等老号型规格,号型的标注应按人体的号(身高)和型(胸围、腰围)标注;考虑到一些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目前仍允许同时标注新旧号型,但新号型宜在前。

4、纤维成分和含量

要求使用标准的纤维名称,服装吊牌上不得使用俗名、学名、外来语等;如同件服装的不同部分的纤维成分不同,则应分别标注,例如:棉褛的面料、填充料、里料

依次为纯羊毛、100%涤纶、100粘纤,则正确的标注为面料:纯羊毛,填充料:100%涤纶,里料:100%粘纤。

5、洗涤方法

要求吊牌上必须标注服装洗涤熨烫的方法,规定应依次标注水洗、氯漂、熨烫、干洗、水洗后的干燥等五大项目的操作方法,为消费者提供正确的洗涤指引。

下摆围是什么意思?

下摆围是指衣服最底下那圈边的围度。

在缝制下摆之前,我们需要完成衬衫的侧缝。沿着侧缝的长度缝合,停在图案上指示的圆圈标记处。穿过缝隙到此圆圈,小心不要剪断缝线。

用锯齿或平缝接缝完成切口上方的接缝。如果是锯齿状,请用织补针将线尾缠绕回到衬垫中,这样它就不会松开。

服装的相关术语:

1、衣长:衣服后背肩线正中到下摆的垂直距离。

2、胸围:从BP点(乳点) 绕过肩胛骨测量。

3、肩宽:两侧肩线之间的距离,无肩线设计的衣服则无法测量肩宽。

4、前后披肩:覆盖在肩部前后的部件。

5、门襟翻边:外翻的门襟边。

6、横省:腋下摆缝处至胸部的省道。

7、肚省:大袋口部位的横省。

8、总肩:从左肩端至右肩端的部位。

探索中式复古魅力,邂逅古典服装店

这家古典服装店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文明殿堂,中式复古风格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简约之美,完美展现了我国文明的博大精深。

空间层次丰富

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古朴的气息,屏风、镂空雕刻、红木家具,每一处细节都彰显了中式复古的独特魅力。

中式古典风格的服装

服装店的视觉焦点,是那中式古典风格的服装,悬挂在木制衣架上,清雅简约,透露出浓浓的中式韵味。在这里,挑选衣服的同时,也能调节心境,享受一份宁静与雅致。

顶部装饰一览无余

顶部装饰一览无余,虚实结合,情感体验丰富。设计师以平淡、致远为理念,尊重古建筑的原有语汇,打造出一个让人沉醉的中式古典空间。

舞台设计简介及详细资料

介绍

舞台设计是以"舞台"为标的物的设计,更细的说以舞台设备、灯光、布幕、音响、演出道具、悬吊与更换支架系统、戏服、戏妆为为标的物的设计。与展示设计雷同的是这些标的物都是"配角",要由"表演活动"来当主角。另外,舞台设计还具有剧情配合的时间向度的特性。在舞台设计的精致程度分类上大致都可分为露天野台、流动舞台 、室内舞台三种,而就舞台设计的发展上,西方与我国也各有不同的类型出现。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舞台设计有较大的技术突破,包括:镜框式舞台、布景、、快速(镟转)更换的侧幕系统等等,不但使以戏剧与歌剧为核心的"舞台"设计,成为西方舞台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更借由文艺复兴运动,使这种舞台设计从义大利快速的流传整个西方世界。就舞台设计所处理的内容而言,主要有观众席、舞台、后台三大部份,观众席包括座席、音响环境、视角视野、进场出场路径、物理环境;舞台包括灯光、布幕、音响、演出道具、悬吊与更换支架系统、戏服、戏妆等等;后台包括换装化妆、文武场(乐队)、过场通道、基本道具陈放、以及准备出场空间等等。所以舞台设计所需要的能力就包括了:表演活动(或戏剧演出)的知识、舞台绘画、道具制作(美术工艺)、舞台灯光、道具与服装式样演变的知识、音乐与剧曲的知识、音响控制的知识等等。

舞台设计 舞台机械

舞台机械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安全可靠,所有种类的舞台机械都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是绝对安全可靠的。

对舞台机械的可靠性设计,目前研究的很少。可靠性设计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要求不同的可靠度,设备的可靠性是根据其重要程度、工作要求和维修难易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的。舞台机械的使用率不高,载荷率较低,对寿命设计有一定要求,而对可靠性设计则要求很高,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或较大的经济损失。舞台机械必须有较高的可靠性,其失效机率应在0.1~1.0%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数据和具体深入的研究,可靠性设计理论在舞台机械设计中尚无具体套用。研究表明,虽然只用安全系数不能完全反映可靠性水平,但在舞台机械零部件设计中将各参数作为随机变数处理,尚缺乏足够的数据。所以,将设计参数作为确定量,用强度安全系数或许用应力作为判别依据,通过选取适当的安全系数来近似控制其工作可靠性的要求,仍然是当前舞台机械设计的主导方法。由于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故必须使计算允许的零部件的承载能力有必要的安全裕量,这就是确定安全系数的基本出发点。通常,舞台机械还应提出设计寿命指标。以工作年限为单位的寿命指标对舞台机械并不适用,而以工作小时计的寿命更符合实际,8000~10000小时的工作寿命应当是舞台机械设计的基础数据。

舞台机械的安全性指标主要包括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和电气安全等三方面,而且,这三个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有时是不可分割的。

舞台类型 镜框式舞台

镜框式舞台是指观众位于舞台的一侧,而舞台的其余侧面被物体遮挡,以供演员和技术人员做准备工作。最早的永久性镜框式舞台是在义大利的帕尔马尼斯家族在1618年建造的。

伸出式舞台

伸展式舞台与镜框式舞台的区别在于,舞台的一部分向前突出,伸向观众席,这一部分的三面都暴露给观众。

圆环形舞台

圆环形舞台是指观众位于舞台的四周。通常圆环形舞台位于剧场的中央。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表演。又叫做中心式舞台。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是指:舞台机械设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长期使用不产生意外事故的能力;在发生临时故障时能在降低后的技术参数下继续工作的能力;舞台机械设备对非正常工作状态的感知、显示和报警的能力。这种能力或性能通常是由机械设计本身和电气控制共同完成的;考虑在演出中尽快能排除舞台机械的临时故障的能力,使舞台机械的故障尽量能不影响演出的正常进行。

涉及设备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系数

所有机械零部件的选择和设计必须保证在额定载荷和惯性载荷的联合作用下,能可靠的工作并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即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定义为:所有材料的极限应力与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之比。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应

考虑最大静载荷及动载荷(紧急启制动、碰撞等惯性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例如:悬挂重物或牵引用的钢丝绳,其安全系数应大于或等于10;起重链的安全系数应大于或等于12;传动链的安全系数应大于或等于10;所有传动系统的部件在选用时应能承受两倍的额定载荷;初略计算时,传动件和受力件的安全系数应大于或等于6,精确计算时其安全系数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规范对该类零件的规定。

刚度适合

舞台机械的主要受力构件应有合适的刚度,以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通常,规定受力构件的挠度应小于构件跨度的1/1000~1/800,有时,还对挠度的绝对值作出规定,这些构件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传动件的扭转刚度、压杆的稳定性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升降台来说,为了获得足够的横向刚度,其计算水平载荷不小于垂直运动载荷的1/20。

结构尺寸

为避免或减少某些机械零件由于结构尺寸不合理而产生过大的附加应力或过早的疲劳破坏,设计时应对其结构尺寸给予足够的重视。卷扬系统的零部件比较典型,如:卷扬机驱动卷筒的直径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18倍,滑轮直径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摩擦传动(曳引式传动)的驱动轮直径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40倍等,所有钢丝绳用的配件都要和钢丝绳直径相匹配,钢丝绳接头只能用那些传递载荷大于80%钢丝绳断裂载荷的接头形式,如:编接接头、合金浇注套管接头、楔型接头、铝合金挤压套管接头和符合规定并正确使用的钢绳绳夹等。卷筒挡边的高度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2倍,单层卷绕的卷筒,至少留有两圈摩擦固定圈。

舞台设计 设计要点

专业舞台灯光设计构成要点

舞台构成

建筑,雕塑,绘画是把时间,空间在平面或立体中保持相对永恒的艺术。演出艺术作为综合时间和空间艺术需要一个维持观演关系的空间--剧场或演出场所。舞台美术家在超越时空的演出 *** 同构成具有声、光、色、形等多维因素的视觉和听觉的创意空间,并随着时间,以及情节、场景的转换而延续发展。不论是戏剧情节的转折还是戏曲歌舞的表演,与此同时,演出灯光在观众视觉中或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进行光的明暗效果变化、形体空间的变化或以灯光设备本身具备的功能造成各种视觉表现效果。以塑造形象、渲染色彩、变化节奏等方式参怀演出并形成有视觉语汇的特舞台演出空间气氛,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变化,构成情景、演员、观众相互影响的与舞台演出内容吻合的特定空间。

升降舞台

液压镟转升降舞台设计与套用

随着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演出活动中舞台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比较高档的文化场所,为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立体演出效果,传统的静止舞台逐渐被摈弃,而代之以镟转升降舞台。笔者承担了某五星级大酒店室内镟转升降舞台的设计工作,在制订设计方案时,考虑到有效利用现场的有限空间,尽可能地减少传动装置的占地面积,可靠保证舞台平稳升降和镟转,用了液压传动方式。(1)镟转升降舞台的工作原理该舞台直径6m,用钢结构焊接件作为基架,再以防火材料加以装饰。舞台本体自重约3500㎏,设计最大有效载荷2500㎏,舞台最大升降高度为1m,要求能够单独控制舞台的升降和镟转运动。

舞台由台面4、转轴3、齿圈2、滚柱组件1、液压马达5、键6、底板7、底座8及均布于底座下方的驱动液压缸组成。四只伸缩式液压缸的活塞同步上升时,推动底座及舞台沿导轨竖直上升。舞台的镟转运动由可独立控制的液压马达驱动齿圈2来实现。为有效降低摩擦阻力矩,在底座和台面间布置了滚柱组件,保证液压马达能够比较轻便地驱动舞台回转。

(2)液压系统设计

1液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液压系统组成如图二所示。其工作过程如下:

舞台升降:油泵电机启动后,双联油泵1开始工作,但大流量泵和小流量泵均处于卸荷状态。舞台上升时,电磁铁YA6得电,升降回路升压,大流量泵输出的液压油分别通过换向阀4~8再经四个液控单向阀12~15进入四个液压缸无杆腔,产生推力,克服舞台重量和导轨副摩擦推动舞台上升。因液压缸尺寸较大,舞台上升速度较慢(设计上升速度为0.02m/s),为减少液压元件的数量,保障系统的可靠性,不设定调速元件而取由油泵和液压缸尺寸予以直接保证的设计方案;当舞台停止上升或到达最大行程时,电磁铁YA6失电,换向阀25处于左位,主回路卸压。由于液控单向阀12~15锁死,舞台停止在锁死位置;舞台下降时,电磁铁YA5、YA6得电,系统控制回路升压,高压油进入液控单向阀12~15的先导控制阀,将液控单向阀打开,同时YA1~YA4得电,换向阀4~7接油箱,舞台依靠自重下降。下降速度可由调速阀12~15调定。同步控制:本系统四条同步支路所选用的元件型号相同、各支路输入流量相同,可以较好的保证四个伸缩式油缸的同步上升、同步下降。

平衡控制:为使四个液压缸产生相同的推力,系统中用四个单向阀16~19将四条支路隔离开,然后用一个溢流阀20进行压力控制,保证各支路设定压力相同。

舞台镟转

考虑到施工现场场地有限,为节约空间,提高效率,本设计中用了双联式油泵。大流量泵用于驱动舞台升降,小流量泵用于驱动液压马达带动舞台镟转。两种运动可以独立控制,互不干涉。油泵启动时,通过换向阀27卸压;需要控制舞台正向镟转时,电磁铁YA9、YA7得电,换向阀24处于左位。高压油经阀24进入液压马达驱动其回转,通过马达输出轴齿轮与齿圈传递舞台以驱动力矩。若YA9、YA7得电,则马达驱动舞台反转。单向阀22、23和溢流阀26组成液压马达过载保护回路。2.2电气控制回路设计

舞台设计

分析舞台工作过程,为实现液压系统的运行控制,各电气元件的动作循环。根据电气元件动作循环表设计电气控制线路图。按下上升按扭SB3,中间继电器K1得电并自锁,电磁铁YA6得电,换向阀25置左位,舞台上升。舞台上升至行程终点压下行程开关ST,中间继电器K1失电,换向阀25边为常位,液压系统升压。此时液控单向阀12~15截止,液压缸G1~G4无杆腔中的液压油不能排回油箱,处于保压状态,维持舞台在该处静止。按下下降按扭SB4,中间继电器K2得电并自锁,同时K1得电,电磁铁YA5、YA6、YA1~YA4均通电,高压油经换向阀3进入液控单向阀12~15的先导阀,液控单向阀打开,液压缸在调速阀8~11的控制下缓缓下降。舞台升降和回转可以灵活机动控制,运行中可随时停留。按下按扭SB7,液压缸控制回路失电,舞台在该处停留;按下按扭SB8,液压马达控制回路失电,舞台停止镟转。控制线路中设定了动合触头KM1来保证油泵启动后再控制各液压阀,达到了电机启动和液压控制的互锁目的。

(3)液压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

该舞台机械传动装置比较简单,只要定期对齿轮副和导轨副进行润滑,防止异物进入,可以保证很高的可靠性。而液压系统相对比较复杂,影响其正常运转的因素也多,因此对液压系统进行主动保养和预防性维护,可以使液压镟转升降舞台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镟转升降舞台液压控制元件与电气元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主动保养和预防性维护的重点是这些元器件的可靠性。应经常性地检查换向阀电磁铁的工作状态及阀芯滑动是否灵活,及时消除阻滞现象。定期清理周围环境中铁屑等杂物,防止控制阀芯被卡死。要检查电气元件是否存在短路等隐患,清扫灰尘,去除油污,保障电气元件正常工作。滤油器滤芯在工作250h后,应进行检查,进行清洗或更换。液压油箱应每隔3个月从底部放油口清除水分和杂质一次,并每隔一年(或工作满2000h)更换全部液压油。

液压镟转升降舞台经过近两年的运行,性能稳定。期间出现过一次小故障,故障形式表现为泵启动后明显听到异常声响,舞台升降不灵活。操作上升按扭后,有时出现舞台无反应,有时经过较长时间后可以上升,但速度极慢。下降时出现同样故障,且伴有舞台抖动现象。我们分析,造成异响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油泵吸真空或柱塞泵内部件损坏所致。但柱塞泵工作时间并不长,问题最有可能发生在油泵吸油不足方面。而油泵吸油不足可能是吸油管过滤器堵塞或者吸油管漏气导致供油不充分。考虑液压系统安装空间狭小,拆开油箱检查比较困难,我们将液压阀27的进油软管拆开,启动电机后发现油液间断性喷出,随后停止排油。油箱油量指示正常,拆开油箱后仔细观察吸油管无异常现象。果断更换过滤器,试运行排油正常,操作舞台上升按钮,舞台能正常上升,但舞台下降时依旧不能正常完成动作。凭经验判断产生这种故障的原因最有可能发生在换向阀4~7和调速阀8~11中。在舞台下降时依此推动换向阀4~7的推杆,发现推动换向阀6的推杆时,舞台能正常下降。检查换向阀6电磁铁线圈,发现接线头出现松动造成接触不良。紧固接线螺钉,故障排除。液压镟转升降舞台是活跃人们文化生活、提高和丰富演出效果的重要设施,笔者在确立总体方案和进行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时,周密论证,科学设计。该设计整体结构简单,液压系统稳定性高,能确保舞台运行的平稳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同时介绍该液压系统的一例典型故障的诊断与维修过程,提出了对该液压系统进行有效保养和维护的措施,为用户日常使用镟转升降舞台提供了指导。

舞台设计

判断音响系统的优劣,应首先观察所处的声学环境其摆放在有利于发挥性能的位置上,将声箱拉开一定的距离,听者与两只音箱呈等边三角形。将左右声道平衡钮放在中间位置,关掉一般器材都有的频率均衡装置。由小到大开启音量镟钮,直至开到最大,在静态下听其噪音如何。然后,放上自己已在多种器材上听熟的CD唱片,慢慢开启音量,听一听声音是否固定;通过左右移动,判断系统的相应特性,增大音量至耳朵刚好未感到不适为止,选择软体中鼓声和大提琴等感觉低音的表现力,看其是否厚实有力、不浑浊、不轻飘,放得开又收得住;利用人声判断中音的性能,层次要分明,既不压抑也不渲染,圆润丰富;用泛音丰富的小提琴和金属打击乐器的声音判断器材的高音,以细腻流畅、明亮通透、定位准确者为佳;用打击音乐(如打碎玻璃等)听其瞬态、动态、阻尼特性;用交响乐判断音场、气势和整体的频响平衡以及纵深感和现场感;用大音量听基功率裕量和动态范围;用极小的音量判断低输出时的表现能力。

舞台大幕

大幕是观众厅与舞台之间起分割作用的幕,是舞台的门户,也是舞台的主要幕布,主要用于会议或演出开始和结束时的开闭,有时也可用作场幕。

位于镜框舞台台口的内侧,镜框舞台与台口之间。大幕有多种闭形式,例如:对开式、升降式、串叠式提式、单侧开闭式以及斜拉式等。

音响器材

音响器材的音质:在音质评价中,平衡与自然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有的人把音质好的误以为是对低音和高音的渲染。难怪有些经营者在展示其商品时常常的把低音和高音钮镟到极至,让似懂非懂的顾客有一种新鲜感,失去了平衡和自然,也掩盖了一些缺点。其实在发烧友中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观点;低音易找,高音难求,中音更是不可多得.

舞台设计

功率放大器是将音频电压信号转化成音频信号并驱动扬声器发声的一种设备。功率放大器在扩声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功率放大器,扬声器就不能放声,也就无扩声可言。

数字灯光

数字灯光的集中控制及套用

随着数位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专业舞台灯光领域也逐步跨进全面数位化的时代。

目前国内大型的户外演出活动:如广场晚会、大中型的个人演唱会及室内的大中型舞台剧(包括演播厅)所用的专业灯光器材,如数字调光台、电脑灯控制中、数字矽箱、电脑效果灯、电脑换色灯、追光灯电脑换色器、雷射灯等,绝大多数都用了数位化控制。而这些设备之间相互连线如何达到准确无误的操控,实现舞台灯光的整体调度,是令广大的灯光操控都头疼的问题。现代的舞台灯光设计者对舞台灯光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理念--统一管理,集中控制。就是把多台功能效果各异的数字灯光设备连线起来由一部数字调光台控制。譬如我们把数字调光矽箱、数字换色器、电脑效果灯、电脑换色灯、数字烟机、数字泡泡机等统统连线在一张电脑控制台上,由一位灯光师来控制。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这里就涉及到了业内人士都熟知的DMX512信号传输系统。

舞台设计

DMX是DigitalMultipiex的缩写。译名为数字多路复用协定,由美国剧场技术学会(USITT)定义,目前已得到世界各生产舞台设备厂商的承认和遵守,作为广泛用的数字灯光数据协定;也就是说在这个链路里的每一个受控单元都要符合这个协定的要求,才能实现集中控制。

DMX是以RS422/RS485串列传输为基础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50Kbit/s最大回路控制为512路(当然也有\2048回路的,但那是在512基础上复加而成)。由于DMX信号传输率高及套用环境的特殊需要,DMX的信号线、信号转接口及各个单元之间的信号传输都有严格的要求,以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DMX允许有效传输距离为250m。条件是使用优质的信号线,而且在施工时要将其放在独立的禁止槽内;若是流动演出或外部干扰严重的地方,要相应的减少信号线的长度以缩短传输距离。如果工程要求信号线的传输距离大于250m,应该加装符合512协定的信号放大器。通常一个DMX512接口最多能驱动32台数字设备;如接收端全部用DMX487集成块来接收信号,那么一个DMX输出接口则能驱动128台数字设备。

如果一个DMX512系统的设备超过了32台,就要加装信号分配器,它的作用是信号隔离、信号分配、信号放大。一台信号分配器有2~6个输出口(进口的有4~8个输出口)、一个信号输入口、一个环路接口,它能满足中小型舞台或演播厅的灯光系统信号的分配;如果在较大的广场(如体育场),就要加装多台信号分配器以满足系统需要。

在舞台实践中,象这种在多单元集中控制的链路里加装了符合DMX512协定的信号分配器后,除对信号进行放大、延长劾的操控中距离作用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某个灯光设备发生故障(如漏电、短路等),分配器有光电隔离装置,能有效的保护链路里的灯光设备。在一个多台设备单元的DMX链路中,最后一台灯光设备的信号接口应加装"终端塞",以此做为阻抗匹配,消除信号传输中的杂波反射现象,净化信号成份。这时保证DMX512系统信号传输正常的一个重要环节。"终端塞"的具体接法如下:在一个五芯卡侬插头的2~3脚之间焊接一个90~120Ω1/4W的小型金属膜电阻,其阻抗的大小应参照调光台的使用说明书。做好后,把它插到最后一台设备的信号输出端即可。另外还有一些数字灯光设备本身有终端开关,这种设备若置于整个链路的末端,应将开关设定到允许的位置,否则应搬到无效的位置。DMX协定要求链路里使用五芯程式。在施工中只用三芯,即:1、2、3芯,4、5芯置空。目前灯光系统大多数进口设备都是用五芯接口。

舞台设计

综上所述,做好大型灯光系统的集中控制,需要施工人员明确概念,规范安装才能确保系统可靠运行。从而保证大型综艺晚会、重大会议等现场灯光效果的顺利发挥。

布景吊杆

布景吊杆是现代剧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主要用于悬挂布景、道具、灯光、幕布以及表演杂技时可悬挂安全带道具。

灯光吊杆

灯光吊杆也是现代剧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悬挂灯光灯具,以及特殊情况作其它用途。

台口

台口也可以称为"移动台口",设在镜框舞台台口的后面,两侧立柜的水平移动和横框的上下移动,可以改变其台框的尺寸,使画面宽和高的视觉比例得到改变。

升降乐池

乐池是乐队演奏的场所,升降乐池是现代化舞台常用机械设备,设定在舞台前沿部,可以有不同高度的变化,形成各种使用形式,利用乐池升降,可以扩大观众厅,扩大舞台,延伸表演区。升降乐池的升降传动形式有多种,机械剪刀撑方式升降平稳,噪音低。并通过剪叉结构达到行程放大,使基坑较浅,可节约投资。

舞台设计

亚洲最大的水舞台剧院-----个性化剧院式舞台机械

舞台设计 背景介绍

第一世界大剧院是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主场馆,主要承担世界休闲大会、歌舞演出、旅游实景演出。这是中国最大的室内水舞台,

观众座椅3000余座,水舞台区域4900㎡。

所面临的挑战

1、水舞台如何运用?大船、潜艇如何开行?

2、大型瀑布、水帘如何制作?

3、如何为火、水爆等效果留有空间?

4、水舞台和干台怎么巧妙的运用?

解决方案

佳合充分利用水舞台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对艺术表演的神奇作用,在水舞台中制作了大量的舞台机械,解决空间的不同转换。

与"光速"同步的转台------经典剧目式舞台机械

背景介绍:

转台是为原创音乐剧《**之歌》量身订做。此剧是为纪念中国**一百年活动而创作,舞美设计叶锦添先生。双环转台直径9米和14米,要求今后全球巡回演出。

所面临的挑战:

1、活动拆装型,要求安装时间24小时以内。

2、含所有电机、钢架设备厚度为300mm。

3、镟转速度最快时2.2米/秒。

4、运动定位、同步精度10mm。

5、全自动化控制。

佳合技术 佳合解决方案:

1、技术的可行性决定整套系统的成熟度。利用公司成熟先进的双向挤压自滑动摩擦驱动形式,确定动力系统。

2、确定钢结构拆装形式和机械传动形式。

这是工程师们争论最激烈和最复杂的环节,当工程师们争论不定时,佳合最实际、传统的做法就是试样,这次是二个舞台按实样1∶1同时制作。供设计判断、思索。

这是钢制托轮和定位导向装置

正因为不断提高的设计和最合适、最灵巧的技术,才使得现在使用的转台更优秀。

现在搭建转台只要短短的八个小时。最快的速度可以达到2.8m/s,慢速镟转时噪音≤42db,高速时噪音≤55db。

3、自动化控制技术

这是整个转台技术的核心。也是真正意义的舞台自动化控制:

(1)控制台可以放在剧院任何位置,走台时放在导演旁边可迅速配合演出最新要求。因为控台与现场只需一根细线连线。

(2)全部内置场景,按序可任意选择场景运行。

(3)运动状态可实时监控,转台位置既时检测。防止累积误差。

(4)可任意设定运动角度,要求时间。在此时间内准确到达。

(5)新设、改编、添加任何场景只需短短的十秒即可完成。

(6)在演出中,会由于道具的摆放延误运动开始时间,自动运行后操作人员可以手动加速,利用加速保证最后的到达时间准确。

(7)运动回复快捷方便,保证排演时无停顿。

舞台灯具

舞台远程聚光灯

灯具用非球面平凸光学透镜,透光率达到92%,光斑均匀度高,灯具投射发出的光照度分布曲线光滑,是连续的正弦波变化。解决了普通球面聚灯灯布光时中心出现黑斑的问题,使舞台效果更加完美。同类聚光灯投射距离30m时,光斑直径2.5m时照度500Lux左右,而且中心会有黑斑,而非球面灯具在同等条件下可以达到900Lux,而且光斑均匀。能较好地解决了远距离投光问题。

舞台设计 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简介

(1981.1---2005.2)

1981年1月初,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在京成立,对外称"国际舞台美术组织(OISTAT)中国中心"是经中央民政部核准注册(社证字第4258号),隶属中央文化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组织。25年来,已成为团结全国舞台美术工作者的学术中心和被国际广泛关注的学术团体。

学会现有中国会员3500余人(系重新注册人数),另有海外名誉会员和团体理事单位20家。

学会每年举办各类学术活动、专业培训班,以及举办各类展览等。主要有1982年在京举行了首届全国舞美展;2000年赴台湾参加"2000年华人地区剧场视觉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在南京举办了"中国第二届舞台美术展览会";2004年9月,在杭州举办"2004华文地区舞台美术研讨会暨优秀舞台美术作品展"。

学会每年一届评选"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奖",表彰、介绍优秀作品和出色的舞台美术创造者。

学会编辑出版学刊《舞台美术家》,每年两期,已成了理论研究的学术园地和交流联系的视窗。学会已出版了大型舞台美术画册《中国舞台美术1949--1982》、《中国舞台美术1983--1999》、《中国第二届舞台美术展作集》,及有关舞台美术专业画册、书籍十余种。学会于年,经 *** 副总理批准,加入了国际舞台美术组织(OISTAT)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1994年在京主持召开了由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舞美会议和作品邀请展等。已5次组团参加每4年一次的布拉格国际舞美展(PQ展)等。

舞台设计

学会首届会长孙浩然,二、三届会长薛殿杰,四、五届会长刘元声,现任(第六届)会长蔡体良。现设学会办公室、创作研究部、学术出版部、组织联络部、对外交流部,以及戏曲艺术、灯光、音响、布景技术、服装化妆、电视美术、剧场技术7个专业委员会。

唐代服饰的特点

(一)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歌女可以半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

“慢来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的睛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和唐朝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播撒在八百里秦川。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由于唐朝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这就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服饰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

(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从图中我们看到,发式的样式丰富多彩,图案的纹样有凤的纹样,有牡丹花纹样。有的发式显现出云纹的印迹,是发展变化的云纹的体现。从鞋的式样上看,唐代盛行翘圆头鞋,做工很精致,就连草鞋也是讲究工艺的。丝鞋的纹样绣作虎头,和现在山东一带儿童所穿的虎头鞋纹样相似,只是现在山东一带农村儿童穿的虎头鞋的鞋尖没有那么向上翘。男鞋的样式和现代的鞋样有相似之处,说明那时鞋的发展已达到了高峰。纵观唐代的服饰图案,可以这样来认识: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三隋唐胄甲)

隋唐胄甲初唐的铠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服饰制度的改革,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安史之乱”后,重有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本图为铠甲穿戴展示图及兜鍪、靴子图。这种类型的铠甲,比初唐更加精致,甲衣上的装饰,也更加繁缛细致,是中唐时的典型样式。

(五代铠甲及戎服)

隋唐五代服饰初唐的铠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服饰制度的改革,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安史之乱”后,重有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五代时期在服饰方面基本沿袭唐末制度,明光甲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铠甲重又全用甲片编制,形制上变成两件套装。披膊与护肩联成一件;胸背甲与护腿连成另一件,以两根肩带前后系接,套于披膊护肩之上。另外五代继续使用皮甲,用大块皮革制成,并佩兜鍪及护项。本图为五代时期穿铠甲及戎服的武士复原图。

(唐代胄甲)

隋唐五代服饰初唐的铠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服饰制度的改革,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安史之乱”后,重有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特别是铠甲,晚唐时已形成基本固定的形制,唐代的铠甲,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图为唐代穿明光甲及戎服的武士复原图

(隋代戎服及胄甲)

隋唐五代服饰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两裆垲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变化。一般身甲全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小腹。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明光垲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期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隋代戎服为圆领长袍。本图为隋代武士复原图(左为戎服,右为胄甲)。

(隋唐胄甲2)

隋唐胄甲唐代胄甲,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除铁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铠甲中比较常用的,还有绢布甲。绢布甲是用绢布一类纺织品制成的铠甲,它结构比较轻巧,外形美观,但没有防御能力,故不能用于实战只能作为武将平时服饰或仪仗用的装束。图为胄甲穿戴展示图。

(唐代大袖衫)

唐代大袖衫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本图为中晚唐宽袖对襟衫、长裙、披帛穿戴展示图。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如朝参、礼见及出嫁等。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此图为大袖对襟纱罗衫、长裙、披帛穿戴展示图。

(中晚唐回鹘女服)

中晚唐女服回鹘装展示图。梳回鹘髻、戴金凤冠、穿回鹤装的晚唐贵妇及变体宝相花纹云头锦鞋。回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即现在的维吾尔族的前身。在唐朝年间,回鹘曾一度是北方最强盛的少数民族。回鹘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来往从未间断。回鹘族的服装,对汉族人民曾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在贵族妇女及宫廷妇女中间广为流行。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穿着这种服装,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髻上另戴一顶缀满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缀凤鸟。两鬓一般还插有簪钗,耳边及颈项各佩许多精美的首饰。足穿翘头软锦鞋。

(晚唐供养服饰)

隋唐五代服饰隋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十分美观。此图为敦煌莫高窟晚唐女供养人服饰(襦裙、披帛)。

(隋唐五代服饰)

隋唐五代服饰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敦煌莫高窟出土的绢画妇女及《簪花仕女图》所绘的贵族妇女以及南唐二陵墓出土的陶塑妇女服饰,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样式。唐代贵族妇女,头簪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纱衣的里面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这是一种大胆的装束,从中也反映出当时妇女的思想开放。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此图为敦煌莫高窟五代壁画,头戴凤冠宝髻、金花簪蓖,珠宝颈链,大袖衫裙,披帛,圆头履的贵族妇女。

(盛唐女服2)

盛唐女服穿襦裙、披帛的妇女(张萱的《捣练图》局部)。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十分美观。另外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张萱是盛唐与中唐之际的著名画家,从张萱开始,我国人物画题材趋于写实,表现现实社会生活。《捣练图》是张萱的代表作,它描绘了一群妇女正在捣练、络线、熨烫及缝衣时的情景。练是丝绸的一种,初织成时质地较硬,需煮熟后加漂粉用杵捣后才能柔软,然后还要用熨斗烫平。图中妇女为成年妇女,都穿短襦,肩上搭有披帛。从衣袖的窄小、襦腰的上系及襦裙的纹样来看,都是典型的盛唐样式。

(盛唐女服)

盛唐女服穿襦裙、披帛或袍衫的贵妇及侍女(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十分美观。另外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虢国过夫人游春图》所绘的是唐玄宗时代显赫一时的皇亲杨氏姊妹出形游春时的情景。其中四人穿襦裙、披帛包括女孩,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右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

(隋唐妇女服饰)

隋唐妇女服饰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中脱胎出来的服式。一般为短袖、对襟,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带。样式还有“套衫”式的,穿时由头套穿。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也可以象短襦那样束在里面。本图为隋唐襦裙、半臂穿戴展示图。

(隋代短襦长裙披帛)

隋代女服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妇女的裙字有不少名目,在中上层妇女中,曾流行百鸟毛裙,由于这种裙子都用禽鸟羽毛制成,使大批珍禽瑞鸟遭受损害,后被朝廷下令禁止。在广大妇女中间,则流行一种叫“石榴裙”的裙子,这种裙子用鲜艳夺目的红色染成,故名。唐人中的李娃几霍小玉等就常穿这种裙子。唐代裙子款式之新、颜色之多、质料之精、、图案精美,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非常美观。本图为隋朝时期的短襦、长裙、披帛女服穿戴展示图及穿小袖短襦、长裙的隋代妇女(隋代瓷俑实物)。

(唐代官吏常服袍衫)

唐代官吏服饰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唐代官吏,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绯为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以后稍有变更。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此土为唐代圆领袍衫展示图及纱罗幞头图。

(唐代《礼宾图》)

唐代文吏服饰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佩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全。在大袖衫外加着裲裆,也是隋唐时期官吏服饰的一个特点。本图为戴漆纱笼冠、穿大袖礼服的文吏(陕西乾县李贤墓壁画《礼宾图》)。图左边三位为唐代官员朝服形象,左边第四位为东罗马使者,左边第五位为高句丽国使者。

(唐代妇女服饰)

隋唐半臂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中脱胎出来的服式。一般为短袖、对襟,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带。样式还有“套衫”式的,穿时由头套穿。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也可以象短襦那样束在里面。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十分美观。从传世的壁画、陶俑来看,穿着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穿内衣(如半臂),而不能单独使用。此图为袒领套衫半臂及襦裙穿戴展示图。

(中唐女服)

中唐女服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本图为中唐的襦裙、披帛穿戴展示图。

(唐代文官大袖礼服)

唐代文吏服饰--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本图为唐代文官大袖礼服展示图(根据出土陶俑及壁画复原绘制)。

(隋唐侍女服饰)

隋唐胡服翻领对襟胡服、条纹裤、蹀躞带穿戴展示图,图中所绘女服,是胡服的典型样式,流行于、天宝年间。它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这类服装的妇女。凡穿胡服的妇女,腰间都系有革带,革带上原来是北方民族的装饰,在魏晋时传入中原。到了唐代,曾一度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上面悬挂算袋、刀子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以后,由于朝廷有了新的规定,所以一般官员不再佩挂。但在民间妇女中十分流行,凡穿这种服装的妇女,腰间都系有革带,革带上还常有若干条小带下垂,只是装饰之意,无使用价值。本图为穿胡服及襦裙披帛的侍女。

(初唐女服)

隋代女服隋代时期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以上身着襦还、袄、衫,下身束裙子。短襦长裙是最为基本形式。它的一个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本图为隋朝时期的短襦、长裙及翻领窄袖女服穿戴展示图。

唐代妇女服饰漫谈

如果说中国古代男子服饰的主题是实用与庄重,那么女子服饰的风格则是浪漫多姿,而唐代女子服饰则是其中最为绚丽的篇章。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加之域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代女子服装,分衣裙、冠帽、鞋履几类。唐制规定,女服分四种,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种为后妃命妇女官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裙子长而多幅。此外还有袄、半臂、缦衫等。袄为夹衣,长于襦而短于袍。半臂是短袖的紧身上衣,套于衫外,流行于唐前期。缦衫是女子歌舞时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脱。其衣裙颜色丰富多彩,以红、绿、紫、**最为流行,如时人所云“红裙妒杀石榴花”、“藕丝衫子藕丝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衫、襦、袄、裙上多有织文和绣文,如唐诗所描述:“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衣料有丝绸、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最为常用。

此外,“时世妆”,袒领服、男装、胡服也是重要服饰。“时世妆”,即时装,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色彩靡丽。袒领服、男服、戎装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妇女中广为流行。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为纱罗制品,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唐代妇女喜好戎装、男服。“军装宫娥扫眉浅”,则描绘了宫中女子穿着戎装的情景。武宗时,王才人因着与武宗同样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误认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时,士人们的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们也纷纷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圆领服,头裹幞头,足蹬乌皮靴。唐代妇女并无华夷之别的观念,天宝年间,在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街头,处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腰系蹀躞带的汉族女子,体现了盛唐帝国妇女们开放、健美的精神风貌。

女子发首,以戴各式便帽和梳髻为主。所戴便帽,初行幂,次行帷帽,再行胡帽。唐初女子有“蔽面”习俗,妇女外出多戴幂,幂是一种大幅方巾,一般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戴时披体而下,障蔽全身。高宗时,随社会风气的开放,改戴“施裙至颈”的帷帽。至盛世,妇女们干脆去除帽巾,露髻出行,或仿效男子和胡人,裹幞头和戴状奇艳丽的胡帽。胡帽因源于西域和吐蕃各族,状式新颖多变,有的卷檐虚顶,有的装有上翻的帽耳,耳上加饰鸟羽,有的在帽沿部分饰以皮毛等。此外,若出门远行,还戴风帽,以避风尘。

唐代女子足下着履、靴、屐等。履以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亦有用蒲草类编成的草履。履身常加绣饰,履头状式多样,有圆头、高头、云形、花形等,如唐诗所云:“云头踏殿鞋”、“金蹙重台履”、“丛头鞋子红偏细”等。靴多以锦为之,织造功致,纹饰美丽。屐于夏季赤足着用,为民间女子所喜,如李白诗云:“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唐代女子追求美容美饰,其化妆及佩饰内容丰富,有发式、头饰、面妆、佩饰等。女子发式以梳髻为主,或挽于头顶,或结于脑后,形制十分丰富。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惊鹄髻、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初唐时发髻简单,多较低平;盛唐以后高髻流行,髻式纷繁。发上饰品有簪、钗、步摇、胜、铀、花等。多以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成,工艺精美。簪钗常成对使用,用时横插、斜插或倒插。步摇是其中的精品,钗首制成鸟雀状、雀口衔挂珠串,随步行摇颤,倍增韵致。唐中后期妇女中还盛行插梳,以精致美观的小花梳饰于发上。

面部化妆有敷铝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诸多方法,淡妆者其二三,盛妆者悉数运用。铅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施于面、颈、胸部,“纤白明媚”。胭脂为提取的红蓝花汁配以猪脂、牛髓制成的膏状颜料。由于帝王士大夫的偏爱,女子眉式花样百出。玄宗在四川曾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阔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开始流行短式。花钿是一种额饰,以金箔片、黑光纸、云母片、鱼腮骨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为多见,贴于眉间。面靥是于面颊酒涡处以胭脂点染,或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斜红是于面颊太阳穴处以胭脂染绘两道红色的月牙形纹饰,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是中晚唐妇女一种时髦的打扮。

项饰有项链、项圈、璎珞等,臂饰有臂钏、手镯,腰饰有玉佩、香囊等。璎珞原为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唐时为宫女侍女、舞伎所喜着。其上部为一半圆形金属颈圈,下半部为一珠玉宝石组成的项链,有的在胸前部位还悬挂一较大的锁片形饰物,整体华贵晶莹。臂钏,又称跳脱,是以金属丝盘绕多匝,形如弹簧,或以多个手镯合并而成的饰物,套于手臂,在宫女和仕女中流行。香囊多以金、银制作,镂空,上下两半球以子母口相扣合,里面有两个同心圆环,环内又置一小香盂,同心圆环之间及小金盂之间均用对称的活轴相连,无论怎样转动,香盂里的香灰都不倒置洒落。

唐代女子服饰,不仅为灿烂的唐文化增添了光彩,并影响着后世历代妇女的服饰生活与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苑地中的一朵奇丽之花。

唐代文吏服饰唐代文吏服饰裹幞头、穿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唐代官吏,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绯为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以后稍有变更。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此土为裹幞头、穿圆领袍衫、乌皮靴的官吏(陕西乾县李重润墓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