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普(第二代)台式电脑要按F1才能进入系统,请问:进入BIOS中怎样设置?

2.电脑的发展史有哪些?

3.二代机电脑可不可以用w7系统

4.请问什么是第二代电脑?

5.英特尔 第二代酷睿 i5-2300适合装64位操作系统吗?

惠普(第二代)台式电脑要按F1才能进入系统,请问:进入BIOS中怎样设置?

二代电脑能装win10吗-二代电脑系统

电脑每次启动时都要按F1或F2才能进入系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开机时要按F1或F2这是BIOS设置错误引起的,一般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1、没有软驱但启用了软驱,可将软驱禁用。

开机按DEL进BIOS,选择:STANDARDCMOSFEATURES

DRIVEA:设置为None

DRIVEB:设置为None

按F10保存,输入“Y”回车即可。(xyz5819意念时空)2、内存有问题或者CPU频率被更改,更换内存、恢复BIOS默认值即可。3、原来挂了两个硬盘,在BIOS中设置成了双硬盘,后来拿掉其中一个的时候却忘记将BIOS设置改回来,也会出现这个问题。

只要恢复BIOS默认值即可。4、如果上述设置后无效,可能是COMS电池没有电了,打开主机,抠下纽扣式COMS电池,更换新电池即可。5、恢复BIOS默认值的方法:

开机或者重启电脑按住DEL键,进入BIOS;找到LoadFail-SafeDefaults,按方向键选中后回车,提示是否确定,按Y,回车。最后选择Save&exitstep(保存设置),直接按F10也可以,按Y回车自动重起,设置生效。还有一些原因也可以引起故障的发生,解决方法如下:(xyz5819意念时空)一、硬盘是用IDE排线连接起来的,必须要连排线的两端(一端连硬盘,别一端加主板),启动了没问题,如果到CMOS中,把软驱禁用了,问题仍会出现,这时只有把软驱项开启,电脑就一切正常了。二、另外,换条数据线试试。(xyz5819意念时空)三、进入BIOS看硬盘是否在主上面,如果不是,请检查硬盘跳线和硬盘连接主板的数据线的位置。确保硬盘在主ide上。四、如果跟光驱共用一条IDE线,请检查硬盘上的跳线是否设置为master,光驱是否设置为slave。(xyz5819意念时空)

电脑的发展史有哪些?

电脑从产生到现在,一共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第一代电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通常人们又称第一代电脑为电子管电脑。用水银延迟线或阴极射线管作主存储器,用磁鼓作辅助储存,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进行输入和输出,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写程序。这一代电脑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研究。它体积庞大、笨重、耗电多、可靠性差、速度慢、维护困难。其主流机器为UNIVAC。

第二代电脑(1959-1964年第二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体积减小,但功能增强,这一代电脑又被人们称为晶体管电脑。辅助存储器采用了铁氧磁芯和磁鼓、磁盘,开始用高级语言(FORTRAN、COBOL、ALCOL等)编写程序,并出现了管理程序。该阶段的电脑使输入、输出和运算可“同步”进行。电脑的应用已经从军事领域和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它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耗电量减少、速度加快、可靠性增强。其主流机种为IBMT00系列。

第三代电脑(1965-1970年第三代电脑的硬件部分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晶体管,因此又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电脑。采用微程序技术和流水线技术提高了电脑的灵活性和运行速度;软件方面管理程序已经发展为操作系统,并出现了诊断程序。这一时期的电脑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以及过程控制。由于元器件体积减小、功能增强,使得电脑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和可靠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该阶段的主流产品是IBM-svsteIn/360。

第四代电脑(1971年至今第四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外部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软件更加丰富,并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行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部门。电脑的体积、容量、功耗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可靠性等有了大幅度提高。微型电脑的出现,开始形成网络。

电子电脑在经历了上面这四个发展阶段以后,目前正向第五代过渡。第五代电脑与前四代电脑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讯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电脑系统,它不仅能进行数值计算和处理一般的信息,而且主要面向知识处理,具有推理、联想、学习和理解的能力,能帮助人们进行判断、决策、开拓未知的领域和获取新的知识。

二代机电脑可不可以用w7系统

不管几个代电脑,只要符合法Win7配置就可以安装

个人建议如下:CPU2.0GHZ及以上内存1G DDR及以上 (建议2G,有条件4G)硬盘空间16-20G显卡支持DirectX 9,128M显存以上

请问什么是第二代电脑?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7)

1946年2月15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7-1964)

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2)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2-现在)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 80 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 (ULSI) 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 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1981 年, IBM 推出个人计算机 (PC) 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 80 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与 IBM PC 竞争的 Apple Macintosh 系列于 1984 年推出, Macintosh 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英特尔 第二代酷睿 i5-2300适合装64位操作系统吗?

1,英特尔 第二代酷睿 i5-2300是64位CPU,可以安装64位系统。

2,安装64位系统需要RAM不小于2GB,最好有4GB或更大。

3,如果RAM只有2GB,推荐是安装32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