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和腾讯属于同级别企业,为何马云的名声比马化腾好太多?

2.为什么阿里巴巴、京东都在做170号段,而腾讯没有呢?

3.阿里云和腾讯云哪个更好更稳定

4.腾讯正式回应生态互通,巨头背后的小心思,你懂吗?

5.为什么腾讯现在发展的越来越慢,与阿里的差距越来越大?

6.为什么阿里系软件体验都不好?

阿里和腾讯属于同级别企业,为何马云的名声比马化腾好太多?

阿里腾讯电脑系统更新-腾讯软件更新

我觉得这是特别正常的一个现象,马化腾就是剥削老百姓们,他用自己的产品,不断地收取老百姓的金钱,但是这种收取不同于支付宝,他是让大家充值,这是一去不复返的,钱花出去了就花出去了,再也拿不出来了,腾讯现在最大的产业应该就是它的游戏板块,马化腾也是重点发展这个板块,真的是害惨了老百姓们,大家都在这个板块不断挥霍着自己的金钱。

马云相比而言真的就亲民了特别多,他将自己的产品不断优化,更多的是让老百姓们心甘情愿地去使用他的产品,支付宝现在几乎是人人都在使用的一个产品,这就是马云的力量,但是真的很少听到有人像喷马化腾那样喷马云,这就是因为他们两个资本家的赚钱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

马化腾现在不断从老百姓的手上收取利润,这种行为是非常令人发指的,很多人都表示要逐渐退出腾讯游戏的圈子,这就是弊端,大家已经意识到腾讯的游戏是不可取的,只会不断地去勒索老百姓们,直接不玩了才是最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很多人喜欢马云是因为马云从来不会用一些营销手段让用户去充值,俗称送钱,所以大家在用马云的产品和软件的时候就会觉得心里很舒畅,至少没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但是对于马化腾来说,他就是一个剥削的资本家,害惨了用户。

为什么阿里巴巴、京东都在做170号段,而腾讯没有呢?

比起其他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并且向前看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2010年那篇著名的《狗X的腾讯》中列举了腾讯多条产品线,但这么多条产品线上,竟然没有一款「操作系统」。

你别以为腾讯搞不出来一款这样的产品,雨林木风都能在linux的基础上搞出一款操作系统呢,国家一些科研院所也能搞出各种「自主操作系统」来,2010年时的腾讯,已经成立12年,并且是当时中国上市互联网公司中市值第一的公司,完全有钱请一批搞操作系统的专家,在开源操作系统上搞出一个PC操作系统来。

腾讯之所以没有这么干,不是因为腾讯做不到,而是因为在windows一统天下的时代,做一个PC操作系统就是重复造轮子,推广难度极大,商业价值却很小,所以腾讯根本不会考虑这事。

腾讯唯一考虑做系统是在2014年,腾讯预计物联网时代会到来,所以在腾讯Tita团队(手机ROM)的基础上组建了Tos团队,但大家都看到了,三年过去了,物联网也没到来,Tos是否还在,我们都已不得而知。

同样的道理,腾讯之所以没有170号段,是因为腾讯没有去申请虚拟运营商的身份。马化腾在其他公司都拼了命申请虚拟运营商身份的时候表示腾讯永远不会申请虚拟运营商,对此,有人说马化腾之所以如此表态,是因为腾讯公司的外资成分,所以铁定申请不下来,要是这么说的话,我也是无话可说,京东和阿里巴巴身上也有外资的啊。还有人说腾讯作为OTT(Over The Top)公司,运营商肯定不允许它成功申请虚拟运营商的身份。

我觉得上面两个理由都是强行找理由,腾讯之所以不申请虚拟运营商,是因为在腾讯看来,虚拟运营商根本就没有意义,腾讯要做的就是OTT,OTT是比虚拟运营商站得更高的业务,比起电信运营商,OTT的边际成本低,但获利更大,把OTT做好,比搞虚拟运营商有前途,搞虚拟运营商,有点类似于在PC时代做操作系统,是重复造轮子,腾讯是一家有着正常商业思维的商业公司,眼睛要盯着的是未来,没必要搞重复的事情。

而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是有重复造轮子思维的,它的那个云OS,就是重复造轮子嘛,对比一下,腾讯的打法是我不搞操作系统,我在操作系统之上把产品做好,进而搞出了小程序,让微信成为一个跨操作系统的「系统」,这种打法,是站在未来回望现在,比阿里巴巴那个同业态的竞争不知道搞到哪里去了,你看看现在的阿里,经常重复地造轮子,菜鸟的想法多多少少是在借鉴京东物流吧?支付宝生活圈是在模仿朋友圈吧?支付宝日记是在模仿一些陌生人社交吧?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是在模仿五分钟公司的开心农场吧?重复造轮子就重复造轮子,还给自己贴上情怀的标签,也是够够的了。

阿里云和腾讯云哪个更好更稳定

阿里云

在国内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服务种类都名列前茅,核心产品为弹性计算,提供了云服务器、专有网络、容器服务、弹性伸缩、负载均衡等业务,包含企业上云的每一种选择。

阿里云

阿里优势

在计算领域中,阿里云更加专注底层的计算能力和稳定性,通过先进的虚拟机化技术打破物理机和虚拟机的隔阂,推出了和AWS、Nitro类似的神龙技术架构。阿里云虽然起步晚,但综合实力强,不断缩小和云计算标杆AWS的距离。?

腾讯云

腾讯云的综合实力是非常强的,所提供的产品也非常多,标准的云服务器、GPU 云服务器、FPGA 云服务器等。

腾讯云

腾讯优势

腾讯较强的是在CDN方面,腾讯云依托自身的业务,提供出全球1000多个加速节点,保障业务的稳定可靠。同时在安全方面,腾讯安全7大联合实验室也提供了包含WAF、内容过滤、数据加密、DDoS 防护、主机安全等多款安全产品。

阿里腾讯对比分析

和阿里相同的是,在弹性计算方面,腾讯也是做了大量的投入来研发和实践,给用户带来了非常好的体验。在大数据方面,腾讯云发展出了大数据基础服务、数据应用和AI三大体系,技术产品丰富,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总结

总体来说,数据库和存储方面,阿里云的对象存储、文件存储、归档存储、块存储和表格存储等多种存储模式是较好的选择。在CDN、网络安全和云服务器方面,就可以首选腾讯云。

云计算的兴起是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一直以来人们熟知的亚马逊云Aws、Azure(中国)、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云,都是较为知名的“大厂”,具体选择哪方面的产品,你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PaaS、IaaS和SaaS三个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来敲定适合自己的云服务。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腾讯正式回应生态互通,巨头背后的小心思,你懂吗?

真是应了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早在7月中旬,就有传闻称阿里和腾讯正在考虑向对方开放各自的生态系统。消息一出,着实震惊了互联网,毕竟双方已经打了八年,这一和解,堪称世纪大和解了。

8月3号,阿里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时,ceo张勇首度对此事做了回应,“我们将按照政府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那么,腾讯是什么态度呢?8月18日晚,在2021年二季报及半年报披露后的业绩沟通会上,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回应了平台互联互通的问题。他指出,“腾讯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开放的,我们的生态目标就是让中小型公司能够融入其中,让中小型企业和商家能够“公平地”直接和用户产生联系,提高效率。就是在这个原则下,腾讯开发了更多的工具,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制度,例如,不同于其他平台,我们不会额外向商家收取佣金,平台之间的打通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翻译一下就是:我们打造的生态更利于中小企业融入,我们也不收取佣金,那些要向商家收取佣金的平台,我们之间的互联互通还须三思。

阿里的小算盘

不难发现,从传出阿里与腾讯要互相开放生态的消息后,阿里都是表现主动的那一方。

早在今年年初,阿里就有过试探性动作。淘宝特价版曾确认上线微信小程序,将在特定场景下支持微信支付,并已向腾讯相关部门发起申请流程。腾讯也公开表示,在兼顾用户体验与隐私保护的基础上,鼓励与其他平台合作。

按道理说,阿里作为中国最赚钱的电商平台,不需要与已经“结仇”八年的腾讯“握手言和”,但阿里太缺流量了,之前只是京东、拼多多抢它电商的地盘,现在连抖音、快手、小程序等都在抢,它太需要借助外部流量帮它输血了。

在当前反垄断的大背景下,开放生态成为普遍共识,而阿里显然意识到这其中藏着一个对自己的大利好——通过与腾讯生态互通,轻松解决自己的流量困扰。

不得不说,阿里背后真的有高人在指点,腾讯面对扔过来的“橄榄枝”不敢不接,否则就会面临极大的舆论压力。

一旦腾讯向阿里开放信息分享,阿里的电商业务将如鱼得水。阿里系电商将能够在微信、QQ 上能更方便地分享商品链接,以低成本获得流量,还能在监管层面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可谓一箭双雕。

至于此举将对微信生态内的众多小商户造成毁灭性影响,那不是巨头在乎的问题。

流量加持,阿里冲破天花板

阿里集团发布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实际为2021年4月-6月),截至6月底,阿里电商平台月活用户(MAU)达到9.39亿,环比增增1400万。也就是说,在电商领域,阿里几乎覆盖了中国70%的人群,但阿里的野心可能更大。

现在一旦与腾讯打通,腾讯的大流量对于阿里来说,惠及的绝不仅仅是淘宝,而是阿里整个电商领域。包括直播带货、外卖、地图等诸多领域都将惠及,甚至有网友大胆设想,阿里旺旺是此事最大的受益者,有望成为社交新星!真是应了那句,一人得道,全家升天。

最重要的是,流量的加持对于阿里来说,可降低阿里电商平台本身及商户的流量成本;也降低了淘宝特价版的获客成本,更有助于阿里社区团购业务淘宝买菜的推广。

众所周知,阿里的获客成本属电商行业最高,财报数据显示,过去多个季度,阿里的获客成本均超过1000元,而拼多多只需要200多元。

一旦阿里得到了腾讯的流量,意味着其在获客上的成本将显著降低,阿里将凭借微信获得大量新用户,且未来很可能在用户增长方面追上甚至超过拼多多。

不论如何,阿里与腾讯的和解,都是注定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同时也将对互联网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经历过这两年从监管到内部高层动荡一系列的不如意后,互通生态后的阿里也算是拨云见日,重回巅峰指日可待。

为什么腾讯现在发展的越来越慢,与阿里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2019年的财富500强企业里,阿里巴巴和腾讯分别占据了24位和27位的好成绩,领衔互联网服务行业收入总和占到所有500家公司的2%,行业市值却接近11万亿,占中国500强总市值的23.7%。可以说,不是腾讯发展慢了,是阿里巴巴太强了,当然了,这也可能只是一个周期现象!而这个问题的原因,我不想从腾讯的角度去分析,因为腾讯毫无质疑是目前最强的企业之一。我先从阿里巴巴的数据去入手,和腾讯做一个比较。相比阿里巴巴,腾讯目前的靠前收入渠道还是太过于单一!腾讯最赚钱的两样东西就是社交和游戏,而目前腾讯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就是:1、社交、游戏迎来成长天花板;2、社交、游戏的变现渠道太少,增速太慢,如何才能利润最大化。

但是阿里巴巴却不同!我们可以发现阿里巴巴目前的生态已经非常强大,在马云创办阿里巴巴以后,陆续孵化出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成达摩院 等重量级的独角兽企业。并且,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去年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中,一共有164家创业公司进入独角兽榜单,而榜单前10里阿里系就占得三个席位,分别是蚂蚁金服,阿里云和菜鸟网络,排名依次为1位、4位和6位。如此看来,不愧是马云,高瞻远瞩!另一方面,在阿里巴巴入股蚂蚁金服以后,2019年我们更事看到了阿里巴巴的集团其他净收入为21.01亿元人民币,其中,收取蚂蚁金服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软件技术服务费为人民币16.27亿元人民币,占其他净收入的77.44%,同比2019财年一季度的9.1亿人民币增长78.79%。所以说,从收入渠道和未来的发展空间来说,阿里巴巴所布局的神态会比腾讯更强一些。

第二、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用户数据对比!我们从阿里的财报中可以发现,阿里在用户吸引和维护方面做的是真的不错。从2019财年1月1日至今,阿里半年已经累计增长5600万。而2020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包括淘宝、天猫在内的中国零售平台移动月活跃用户达7.55亿,较上一季度增长3400万,活跃用户达到6.74亿,占比达到89.3%。这个高比例的用户增速,以及活跃用户的占比,其实恰恰能够反应出阿里巴巴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毕竟流量为王,谁占据的用户越多,活跃度越高,谁就能赚得盘门钵满!而腾讯呢?其实也不差,相比阿里可能还稍强一些!2018年数据显示,腾讯的微信月活跃用户11亿,QQ月活跃用户7亿!也就是说,腾讯的社交和游戏了,依然占领者市场大部分的比例。但是未来如何让这些用户提高利润和产出,这是腾讯需要面临的重大难题。毕竟好的产品才是好的支出的关键,腾讯靠着王者荣耀等游戏已经火了“半个世纪”,除非有新的、更好的游戏出现,否则激发新客户的消费激情可没那么容易啊!

而阿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购物欲的满足,在目前消费升级的中国,这可是一大红利。腾讯在这个方面,确实比阿里有一定的劣势。我们可以看到,从2016年以来,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就出现前前后后多次的交替。说明,两者依然是行业的头部企业,并且竞争十分激励,短期内来来回回的超越,是一个正常合理的迹象。并不能说谁强谁弱。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2019年的腾讯,那么就是一个“稳”字,而用一个字来形容阿里巴巴的话,那就是一个“强”字。所以相比之下,不是腾讯弱了,而是阿里巴巴强了!

为什么阿里系软件体验都不好?

本人从业只有一年有余,不敢对前辈不敬,但是我想斗胆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为什么阿里的产品体验不行?

个人认为思考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角度: 阿里系的软件(这里软件默认C端,B端另说)不是不重体验,而是取决于产品是何导向。最高赞的兄弟提到了腾讯,为什么腾讯体验做的好,因为鹅厂的基因就是产品导向。高层的重视能决定很多东西(在一个程序员是PO的团队,你就知道设计师多难做了)。那么腾讯那两个产品做到最后都GG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个问题超出了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的范围。个人觉得是市场决定的。腾讯不是没有成功的产品,你打开你手机用电量排行榜看一下第一,是不是两个对话气泡,背景绿了吧唧的家伙?对,微信。微信在11年左右抢先占领了语音消息的市场,微信团队体验也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所以它就该成功。

反观腾讯微博,微视的例子,他们被新浪微博和秒拍压在身下呼吸都困难,只能在一阵抽搐之后变得索然无味了。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是你如果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对方是一天吃十顿饭的相扑,你们相逢一下试试。回到阿里系C端软件体验的话题,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想论证一点,它为什么体验不好?因为阿里是一个业务导向的公司。当运营能够决定设计的时候,体验什么都不重要了。

运营,市场爹说我能给公司挣钱,你特么撸两个banner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况且现在阿里鲁班系统出来之后设计师(尤其对运营视觉,这里respect)已经被逼到墙角色色发抖了。当然。这个导向也不是绝对,看对于什么类型的产品而言。希望我的观点能与大家讨论,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