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级争科技章,写争章故事..

2.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故事4—苹果IOS系统和windows系统之争.~3

3.关于我和电脑的作文

4.莫克 李群 《 IT英雄的成功之道》

6年级争科技章,写争章故事..

系统对于电脑的重要性-关于电脑系统的故事简短

随着社会的发达,电脑已经普及,我家也一台电脑,记得刚买来的时候,我对电脑还是一窍不通,对于电脑,也有很多疑问,什么是电脑系统?什么是我的文档?什么又是我的电脑?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电脑有软件和硬件;电脑系统是电脑工作的工具;而我的文档和我的电脑,一个是用来保存文件,一个是用来查看文件。待我了解了常识之后,我还学会用word 打字,用Excel 做表格,用画板画画……

过了一段时间,我对电脑了解得差不多时,我又让妈妈给我安了宽带网,我也想享受学的海洋,在妈妈答应我的时候,我又去拼命地写作文,因为我听说在网上能投稿。刚上网,我就没来得及去找投稿的网址,新鲜好玩的东西出现在我的眼前,例如:在网上打 :// .cctv //的时候,可以不用输那么多字母,只要输入cctv ,然后按ctrl 加回车键就行了……

电脑还可以发E-mail ,这时我就想起了好久不见的姐姐,要是给她发E-mail ,我想她一定会很高兴的,但是,发出去以后, 我又担心信要几天后才能到呢?这之间要走多少路 ?正当我想的时候,信已经回给我了。我真是觉得不可思议。

有一次,我自己在家,闲着没事,就在网上看作文,那里的作文真是好啊!我看后羡慕得不得了。后来我又发现只要在网上有自己的账号,就能在网上写作文,写完作文后,我又发现还有BSS论坛,别人还能看到我写的作文,并给我一些评语,让我改掉毛病。真是学习的好地方,那里也是我成长中的第二个学习园地。

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我的电脑网络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广泛了,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终于体会到老师说的名言:只有付出超人的努力,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绩,是电脑让我的生活从此变得丰富多彩。

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故事4—苹果IOS系统和windows系统之争.~3

现在比尔盖茨有两个团队在研发图形界面软件,一个团队是帮苹果公司开发图形界面的应用软件,就是Excle和Word,这个团队有十几个人。

另一个团队负责研发自己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这个团队居然有二十多人,当时比尔盖茨说:“我们真的是把命都押在这个事情上面了。”

而另一边的乔布斯和他的团队也担心微软抄袭Mac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因为微软方面的人就Mac电脑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询问了太多的细节。

比尔盖茨也相信,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是未来的方向,他觉得微软完全可以像苹果一样,模仿施乐PARC所开发的东西,开发属于自己的图形界面。

Mac电脑最初定于1983年1月发布,在微软答应帮苹果开发图形界面软件的合同中,黑纸白字写明了在一年之内,微软不得将任何图形软件卖给其它公司。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Mac电脑推迟了一年才发布。因此,1983年11月,他们的合同即将到期了。比尔盖茨公开宣布微软打算为IBM个人电脑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用图形界面,有窗口、图标和可以移动点击的鼠标。

乔布斯知道消息后,爆跳如雷。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微软有权这么做,他知道合同即将要到期。他马上打电话叫比尔盖茨过来,盖茨屁颠屁颠的跑到苹果公司来见乔布斯。

他们的会面地点在苹果公司的会议室,盖茨是一个人来的,而苹果公司的会议室有十几个人围着盖茨。乔布斯张口就对比尔盖茨一通大骂:

“你在盗用我们的东西?我如此信任你,而你却在背后偷我们的东西!”比尔盖茨静静的听着乔布斯的训斥。接着他立即反驳说:

“好了,史蒂夫,我觉得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觉得现在情况更像是这样——比如我们都有一个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准备视机的时候,发现早已经被你偷走了,我们都是小偷。”

后来,这段话成了一个经典的反驳,把乔布斯被反驳的哑口无言,因为乔布斯自己也知道是抄袭施乐PARC的。

在会议室吵过一架之后,比尔盖茨还向乔布斯演示了微软正在研发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乔布斯看完后,气呼呼的说了一句:“这个系统看起就像坨狗屎。”

事实上,微软直到1985年才发布Windows 1.0,即使花了那么长时间开发出来,但它仍然是一款劣质产品。因为它缺乏Mac界面的简洁。

这也是乔布斯一直以来对比尔盖茨的评价说“微软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品位,一点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独到的见解,也不会在产品中注入多少文化。他们做的产品确实只是三流的产品。”

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产品都是在相互抄袭和模仿,真正原创的产品或是商业模式都很少,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如此。

其时,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两人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尔盖茨他是一个工程师,会编写程序,他更务实、更有原则,拥有很强的分析处理能力,他更像是一个商人的角色。

而乔布斯他更像一个艺术家,因为他不懂技术,不会编程,他做事更相信直觉、更浪漫,并且在技术实用化、设计愉悦感和界面友好方面有着更高的天分,他疯狂的追求完美。

所以,这也就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人的区别所在,理性思维的人做事更讲究对事情的分析、判断、逻辑和条理,他们更擅长于处理文字和数据这些抽象的信息。

而感性思维的人,做事更偏向于直觉、创意、灵感和想象,他们更擅长于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具体信息,他们拥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都是理性思维的人不具备的。

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争霸赛,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最后的胜利者属于微软,他获胜的原因是把Windows系统开放给所有电脑使用。

而苹果的IOS操作系统则只允许自己的产品使用,所以,这一场战争,苹果输的很彻底。

这一期我们分享了IOS操作系统的诞生,下一期我们分享第二部分:Mac电脑的设计和研发。

关于我和电脑的作文

我这个人哪,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学一学。看到妈妈用缝纫机做衣服,就要妈妈让我踩几脚试试看;看到姑姑在织毛衣,就缠着她非教我不可。

这不,去年暑学校成立了电脑兴趣小组,我又马上报名参加了。

在电脑室里,我第一次看到这些神秘莫测的高科技产物,方方正正地摆在一张乳白色的电脑桌上,真让人肃然起敬。

老师来了,他向我们介绍了电脑的构造和作用,还说能实行人机对话。当时我就在下面悄悄地和电脑讲话,可它一点也没有反应。我急切地问老师:“我们怎么才能和电脑对话呢?”老师告诉我:“电脑虽然不能直接听懂人的语言,但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语言听懂人下达的命令,为人办事,与人对话,大家可以从比较简便的BASIC语言学起。”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试着利用BASIC语言编制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电脑就能把结果准确迅速地打印出来。我觉得电脑真是不可思议,居然能快速是别这些由一个个字母和标点符号组成的语言,并严格执行命令。有时,编制的程序比较复杂,我调试了半天,累得手都酸了,还是不能运转,气得我真想关机。可是又想,我不能前功尽弃,应当检查出打错的字母,把它改正过来。终于程序能运行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嘴里不断地喊:“我打出来了,我终于打出来了。”

半年下来,我已经能用计算机语言解“百鸡问题”、“韩信点兵”、“虫食草”以及一些思考性较强的竞赛题了,还为班里每个同学编了若干次单元考试的平均成绩计算程序呢。

我学会了电脑

好多人都觉得学电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刚开始电脑时也顾虑重重,可是见到别人的手在电脑上灵活地敲击,又觉得十分神秘,总想试试。

一天,爸爸对我说:“小蕊,爸爸教你学电脑,怎么样?”我高兴地蹦了起来,喊着说:“太好了,我学。”因为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可是我能学会吗?

先学英文二十六个字母。英文字母在键盘中的位置不是按顺序排列的,我开始联系打字母,一练就是一上午,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闯过了这一关。我又开始学查目录,拷贝、排版、输入……有时候为了学一个“命令”,要三四天才能掌握它。

有一次,我打个表格,打了两个小时也没对齐。妈妈叫我别打了,可我憋着劲儿,反复琢磨,打了一遍又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打出来了,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中国的汉字是十分复杂的,计算机用的汉字编码就更复杂了,每一个字都要拆成四笔才能输入。五笔

汉字输入是计算机最难过的一个关口,我经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掌握了输入方法。于是我就用计算机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写了第一篇文章——《我爱你——李老师》,在今年教师节时投给了《光明日报》,竟然发表了,当时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现在,我已经喜欢这神秘的玩意儿——电脑了。 学电脑写作文

我喜欢电脑,因为我在一两年前,就常在电视上看一些介绍电脑知识的节目,知道它对学习和其他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早就想有一台电脑。我多次向爸爸、妈妈央求后,去年初,我终于实现了梦想,拥有了一台电脑。

操作电脑,我原以为很简单,可真的一接触并操作起来,就觉得难了。开始,在记那些命令、键盘位置等时,使我觉得学电脑很难,比记乘、除法口诀难多了。比如,在开机后,常把需要输入的命令输错了;有如,在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时,每按一个键都要看好几秒钟,有时还按错一键,一分钟才输入几个汉字。后来,我就坚持看电视上电脑知识讲座,把《电脑报》、《家庭与生活报》等报上实用的电脑操作文章输入电脑并常调出来看,利用暑到爸爸、妈妈的单位去,向专门操作电脑的叔叔或阿姨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操作,便不觉得很难了,我终于学会操作电脑了。现在,我都坚持在周末,把一周的日记输入电脑并保存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背命令、记键位和经常上机操作,我已把常用的命令记住了,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的速度也提高了,同时,我的拼音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我这篇作文,就是在输入完一周的日记后,直接输入作文所需的字和词,再进行修改,并设置打印时的字体、字号和修饰符号,在屏幕上模拟显示确定后,将这篇作文存盘,再拿磁盘与妈妈到街上文印店打印出来(因为我家还没买打印机)。打印的那份当作业交给老师,复印一份寄给编辑部,请编辑老师指导。作文的整个写、改等过程我都在电脑上进行,完全不用纸和笔,更不用橡皮擦,极方便,真快活。

下一步,我将坚持把每天的日记直接在电脑上写出来并保存。同时,还要利用周末等日,把我的一些重要情况如学习、身体成长、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等情况,还有亲戚朋友的通讯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全输入电脑保存起来。另外,在爸爸、妈妈同意的情况下,请他们现在已有语文、数学、英语、软件的基础上,再给我买点其它内容的学习软件,使这台电脑能更好地帮助我学习,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莫克 李群 《 IT英雄的成功之道》

多少年来,商场、学校、实验室或者是部门的人都在手工记账,用计算器做统计。

比尔想,如果用个人电脑干起来会是如何事半功倍。他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千百万人都会碰到的这些日常问题,当然,他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赚钱致富。

经过一番权衡,他决定离开哈佛——当时想的只是离开大学“一段时间”——和保罗?艾伦(保罗?艾伦,比尔?盖茨的朋友,微软公司创办人之一。)一起建立自己的软件公司。

比尔的父母不同意他的决定,劝他打消这个念头。放弃哈佛?即使要自立门户创业,也要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啊,何况,名校是名校学生的通行证!

比尔对父母的意见还是相当尊重的,没有说服父母,只好重回哈佛,又多念了一两个学期。17年,年满21岁、在美国算是成年了的比尔?盖茨离开哈佛去了阿尔伯克基市。这次他的离开就变成最终的退学了。

比尔和艾伦正式在新墨西哥州依法注册了合伙人公司,名字叫“微软”(Micro-soft Corporation)。这个名称,是“微型”(micro)与“软件”(soft)的组合,因为他们当时主要制作微型电脑的软件。

15年他给一家名叫《电脑笔记》(Computer Notes)的通讯简报写过一封信,引起轰动。他指出:电脑用户如果只是拷贝而不是掏腰包去购买电脑程序,就等于是偷窃。比尔辩论说:软件程序是“智慧财产”,意味着它应该受版权法的保护,就像书籍一样。

18年,比尔决定下令公司连同100多个员工一起搬迁。

搬到哪儿呢?虽然当时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已经蒸蒸日上,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很多电脑公司都在那儿打出旗号,但比尔与父母一向关系亲密,认为不应该远离老盖茨夫妇,于是他选择了华盛顿州的贝乐福(Bellevue),那儿靠近西雅图;并且将公司名称中的小横线去掉,由“Micro-soft”改成“Microsoft”。

1980年。一个消息激动了电脑业者: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这个生产大型电脑主机的巨人做出重大决定,涉足个人电脑!他们抛出绣球来选软件开发商,这个绣球打中了微软。

生意很快谈妥了:微软向IBM提供系列软件,其中包括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操作系统是指挥电脑运行的主程序,负责控制键盘、显示器和信息储存系统。

这里还有这么一段故事:IBM最先开始找到微软,要求为PC电脑设计操作系统,可当时他们并不擅长编写这种软件。于是,比尔介绍IBM到以研制CP/M操作系统闻名的数字研究(DR)公司联系,CP/M的设计者加里?基尔多曾是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教授,那天恰巧不在家,而他的太太又不愿在保密协定上签字。IBM的代表只好再请微软另想办法。比尔?盖茨此刻想起了西雅图的软件天才帕特森曾编写过一个QDOS软件,可以改造为PC电脑的操作系统。于是他接下了IBM的活儿。

捷径会走,巧妙各有不同。IBM要货的期限定死了,微软也没有时间从头干起,便从这家名叫“西雅图电脑产品”(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的公司买来软件,在此基础上完善提高。在一年的时间中,微软公司的一半员工,约三十多人,不分日夜地突击这一项目。如果是在中国,大概会起个“OS会战”之类的名目吧。会战终于凯旋:他们改编了这个买来的操作系统,让它能适用在IBM的电脑上,起了个后来遐迩闻名的名称,叫“MS-DOS”。

比尔是用出售版权使用许可证的方式,把这个操作系统交给IBM在个人电脑上使用。这就意味着,每售出一台装有MS-DOS的IBM个人电脑,IBM就必须付一定比例的金额给微软。

1981年,IBM个人电脑推上了市场,顿时大红大紫,消费者蜂拥抢购,IBM的版权使用费源源不断地流入微软公司。

1986年,条件成熟,微软公司上市。微软股票以21美元一股的价格开盘上市,下午收市的时候每股竟升到了28美元——由于微软的业绩声名远播,投资者看好微软的股票,趋之若鹜,纷纷购买,一天之内使股值飞升1/3。微软的员工,现在可以在股市上卖掉股票,换成大把大把的现金,或者是继续持股,希望它能够攀升更高。

微软股价犹如脱缰的野马,毫不犹豫地一路奔腾向前。由于股票价格暴涨,有些人,包括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莫,都变成了百万、亿万富翁——至少在账面上是这样。如果他们脱手股票,就从账面的富豪变成真实的富豪。比尔就卖掉了价值一百多万美元的股票,可是他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拥有的微软股票仍然远远多于所有人,他拥有公司45%的股份。

成为富翁之后,比尔其实依然故我,并没有改变多少。

1987年,他们还推出了第二代视窗,还有一个叫做“Excel”的计算表软件。

比尔永远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永远想着要比别人抢先一步。

人说比尔是“工作狂”,一点不,他几乎没有其他兴趣和爱好。1983年,他买了一座房子,邻近父母家。这栋房有室内游泳池,但家具却寥寥无几。书房有张桌子,上面放着台电脑,杂乱地堆着电脑杂志。这台电脑是通过电话线和公司的电脑系统相连接的,所以他可以在家里掌握公司的运作,接收员工给他的汇报和请示,也从家里送出各种邮件,与公司高层和部门主管进行讨论。他是个“夜猫子”,时常半夜三更做这件事。

1990年5月22日,纽约曼哈顿。

比尔?盖茨把鼻梁上的眼镜往上推推,微笑着走上了讲坛。他要在这儿发布视窗3.0,视窗的第三个版本。

在视窗3.0推向市场的头两个星期,购买者抢购了十万多套,到1991年底,已经卖出了400万套。它们用12种语言写成,运送到24个国家。视窗的特点是“装上就用”(Ready-To-Run),因此越来越多的电脑制造商把视窗安装在他们的电脑产品上,作为随机附带的标准软件。甚至微软的鼠标也达到了销售高峰,它咬住了六百多万购买者。

比尔的软件终于成为最畅销的软件。

1986年,微软上市的当年,比尔就进入了《财富》杂志亿万富豪榜,身价约3.15亿美元。随着微软的急速成长,他在这个富豪榜上也不断冲刺,越过一个又一个富豪,1991年他冲到仅列在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身后的银牌位置,成为最年轻的全美第二富豪——时年36岁。

1991年7月,玛丽给她的儿子打电话说,希望比尔能与沃伦?巴菲特见见面。比尔早就久仰这位华尔街大亨、最成功的投资人的大名,尽管比尔说自己很忙,还是和梅琳达(梅琳达,比尔?盖茨的妻子。)一起坐直升飞机到了他们家的别墅“Cheerio”。比尔和巴菲特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这是世界上的头号富豪和二号富豪的交情的开始。

1995年,比尔终于独步世界首富的巅峰,这年他的身价约129亿美元。三年后的1998年,以高达59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睥睨全球,让所有富豪瞠乎其后。

1995年11月,比尔出版了著作《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讲述了电脑的历史,并预测未来趋势。一年之后,又出版了这本书的修订版,更深入地讨论因特网。《未来之路》在二十多个国家出版,仅在中国就售出四十多万册。比尔把300万元的版权收入全部捐给了“国家改进教育基金会”,这个非营利组织帮助教师学习、掌握电脑和其他的技术,以运用于教学实践。

比尔从90年代初期开始投资生物技术,现在已经是这个领域最大的个人投资者之一,赢得了这个领域很多著名学者专家和企业总管的尊敬。由于他的“头羊效应”,其他不少投资者也密切关注起来,甚至追随、模仿起他的一举一动。

1994年,比尔和世界上手提电话领域的开创者克雷格?麦克考(Craig McCaw)合作,进行了一项野心勃勃的风险投资。他们创建了泰勒迪斯克公司(Teledesic),这个公司的目标是发射288个低轨道运行的地球通讯卫星,向整个世界提供双向通讯联络。比尔表白说,如果卫星新网络成功了,信息从地面发送到卫星上再传回来,就能像通过光纤通讯电缆一样快速。这个网络就可以用来给那些没有电话服务设施的地区,提供通过手提电话进行通讯联络的新手段。

因特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之末,是冷战的产物。最开始,是在美国国防部资助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桑塔巴巴拉分校、犹他大学和斯坦福研究院的四台电脑,按照分组交换的原理联成一个网络,只有科学家和军方***使用它。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发了这个系统的各种功能,从商家用它来为产品做广告和提供服务,到学校和图书馆用它来传播信息。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把信息资料放到网上,全球范围的国际网络(World Wide Web,简称WWW)从此诞生。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特网不声不响地迅速发展。11年4月,接入因特网的主机数仅为23个,网络数和域名数为0;十年后的1981年8月,主机数213个,网络数和域名数仍为0。但是再往后,就令人眼花缭乱了:

1989年7月,主机数13万个,网络数650,域名数3 900;

1991年7月,主机数53.5万个,网络数3 086,域名数1.6万;

1992年4月,主机数89万个,网络数5 291,域名数2万;

1993年10月,主机数205.6万个,网络数16 533,域名数2.8万;

到1994年10月,主机数386.4万个,网络数37 022,域名数5.6万。

1994年初,微软把用来制作网页的“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HTML)加进自己的文字编辑软件Word,不过,创造因特网应用工具并不是比尔那一年的首选目标。比尔记得很清楚,当时,“把视窗95搞好才是最重要的,把视窗NT推向市场,交给挑剔的大众,也是最重要的”。

其实早就有部下提请他注意因特网将会是未来通讯交往的主要工具。但直到1994年晚些时候,比尔才认识到因特网确实前景无限,微软面临生死攸关的大挑战。

1995年5月26日,比尔给微软的工作人员写了一封很长的电子邮件备忘录,其中说:“在因特网浪潮高涨中,现在我郑重宣布,因特网对我们极其重要,生死攸关。在此,我明确指出,每一个业务部门的当务之急都是关注因特网。” 他要求微软公司每一个项目小组的主管都要把网络通讯和信息检索的功能加到程序中去,名为“网络探险者”(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的网络浏览器,加到最新的视窗操作系统中去。网络浏览器是让个人电脑用户进入因特网、浏览网站的工具。这个举措,后来引起轩然大波,惊动了司法部和19个州一起来起诉微软。

1995年晚些时候,比尔宣布他的:向电脑网络客户提供软件,使他们能够更方便地利用和开发因特网。微软公司同时还在研发网页制作软件,使网页可以运用图像、动画、录像和声音,使林林总总的公司能把自己的网页送上因特网。

1995年夏天,微软推出了视窗95。再次升级的视窗是焕然一新的电脑操作系统,可以操作和管理光盘、传真和调制解调器(modem)。更重要的是,它的设计既简单又清楚,可以很轻松地执行复杂的操作。

8月24日那天,在微软总部外面的草坪上,搭起了15顶很大的白帐篷,坐在第一顶帐篷中的是比尔?盖茨和特邀嘉宾杰伊?列诺(Jay Leno),他是电视节目“今晚表演”的主持人,被比尔请去当展示视窗95的介绍者。另外14顶帐篷接待来自各个软件公司的代表们,展示视窗95的设计和操作。

与视窗95出台的同时,比尔也推出了自己的在线服务项目——微软网络服务(Microsoft Network,简称MSN)。像其他那些因特网服务公司一样,使用者按月付费,然后就可以使用因特网的一些功能,如电子邮件、新闻、银行服务和网上聊天室。比尔为如何给自己的在线服务命名,绞尽脑汁,专门请了“命名顾问”来,最后决定叫这个名称:MSN——让人联想起一个像NBC那样的广播网。

1998年6月底,微软公司总部开始发行操作系统又一个新版本——视窗98。在这之前,微软程序是专门为商务个人电脑用户来设计的,而视窗98是第一个针对家庭个人电脑用户而设计的操作系统。比尔预测,到2001年,全美国60%的家庭都会有个人电脑,50%家庭的电脑会与因特网相连,“个人电脑和因特网很快会成为生活必备的设施,就像汽车在今天的地位一样”。微软预计这个新产品将赚到33亿美元——此前上一代产品视窗95让微软至少赚了40亿美元。

1999年3月,微软发布了IE5.0,这是网络浏览软件的改进版。一个星期之内,用户从因特网上下载这个软件高达100万份!

正当盖茨的财富以几何级数往上长,这个信息业巨擘在市场上“横扫千军如卷席”时,来自各方的抨击指责也越来越激烈,巨大的阴影越来越浓地罩了下来。如日中天的微软,终于触犯了众怒。

盖茨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美国的被告。

微软从崭露头角之日起,就是法庭常客,但最让盖茨心力交瘁的,无疑就是最近三年多来这场大官司了:被告一方,是执美国乃至世界IT业牛耳的微软,原告一方,是美国联邦司法部和19个州的庞大阵容。

1998年、1999年、2000年,一连三年,全世界传媒年末评选的“全息产业十大新闻”中,美国司法部与微软这场“反垄断世纪官司”无不“荣”登榜首;2001年,这场官司说完没完的结局,又在新闻排行榜上独占鳌头。

但是不管怎样,盖茨和他的微软终于化险为夷,渡过了最大的难关。

中国《环球》杂志在2001年度财富人物风云榜中,将比尔?盖茨也列入10个人之中。每个人有一个“最”字:海尔张瑞敏——“最酷的企业家”,联想投资柳传志——“最豁达的老总”,惠普的CEO卡莉?菲奥莉娜——“最妩媚的CEO”,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董事会史蒂夫?凯斯——“最擅抓机会的传媒大亨”……

比尔?盖茨的桂冠是“最有影响力的IT英雄”。

1993年,也就是比尔?盖茨订婚。

1994年在比尔?盖茨的生命中是悲喜交加的一年。

这一年元旦,在夏威夷举办的结婚仪式上,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终成连理。在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客人中有6位亿万富翁。新郎在拉奈岛包下了全部轿车、直升飞机和250间酒店客房。盖茨为梅琳达请来她最喜欢的歌星威利?尼尔逊,演唱了歌曲《亲爱的,如果你赢得了时间,那我就赢得了金钱》,气氛欢快热烈。

但比尔?盖茨的母亲却在同一年不幸死于癌症。

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动,使比尔?盖茨的精神和感情受到巨大冲击,他开始重新思索人生和周围的世界,许多他原来埋在如山的事务底下的事情,进入视野,许多原来似乎无足轻重、只能排在日程表末尾的事情冒升到了最前面的位置——这其中,就包括慈善事业。

老盖茨说服比尔和梅琳达,应该建立一个基金会,有组织、有、有条理地开展慈善工作。梅琳达大力支持,这一次,比尔?盖茨欣然应诺。于是一个资金总额达9 400万美元的基金会建立起来,比尔自任首席执行官,梅琳达任总裁,老盖茨和帕蒂?斯通西菲(Patty Stonesifer)担任共同。

基金会最初的重点,是向学校和图书馆赠送电脑——比尔?盖茨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但是这种举动,难免瓜田李下。果然有人讥讽他们这样做是“一箭双雕”,既图虚名,又谋实利,着眼点是在占领电脑软件市场。

新婚不久的比尔?盖茨和梅琳达,以盖茨母亲玛丽的名义,做了一项特别的贡献。1995年,在纪念她逝世一周年时,他们捐赠给华盛顿大学1 000万美元,建立玛丽?盖茨奖学金。玛丽一向非常重视教育,这笔奖学金使很多大学本科生受益。比尔和梅琳达还捐献了100万美元给西雅图的福瑞德?哈金森(Fred Hutchison)癌症研究中心。

1998年,正在比尔?盖茨面临官司,也陷入心灵的煎熬时,《纽约时报》星期日版上的一篇文章,又使他们夫妇受到深深触动。

这篇文章运用数字和图表,勾勒出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在收入、健康保健和平均寿命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文章,以前也登过不少,但是这一次,对他们俩——首先是对梅琳达,随后对比尔?盖茨——却发生了奇妙的效应,可能是唤起了他们的非洲之行的切身体验了吧。

从此,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基金会的重点,开始转向卫生保健领域。以前那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一反常态,开始大笔捐赠,可谓“挥金如土”了!

1999年8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文章,披露老盖茨在接受访时宣布,比尔?盖茨捐出他按照当时的计算所拥有的1 000多亿美元的财产,而只留给他的孩子每人1 000万美元,捐款主要用来帮助那些遭受艾滋病和疟疾困扰的病人。《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老盖茨的话说:“我的儿子因为其财富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偏见和批评,但是我很乐观,大量捐献已经证明了我们的慷慨。我们不在乎这些指责。”

给每个孩子留下1 000万,给穷困病人1 000亿!?尽管给每个孩子留下的钱财数额,已经是让人咋舌的天文数字,但是毕竟只是他的全部财产的1/10 000,而9 999/10 000都打算送出去!世界首富将要散尽家财?这一报道轰动全球,引起议论纷纷。没成想,随后不久,微软发言人尼尔森就在一份声明中说“盖茨夫妇将捐出他们所有财富”的说法,并非出自老盖茨之口,“盖茨夫妇曾表示希望将他们的大部分财富回馈社会,但并非如《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所述”。

这份声明指出:“盖茨夫妇捐出他们大部分财富,但这是个一生的努力,不会立刻发生。他们曾在全球保健和学习等方面,做出过多次重大捐款,他们将会继续这样做。”

我们难以确知《星期日泰晤士报》文章发表的背景内幕。不过,几年来我们所看到的是:虽然盖茨夫妇“现在”就捐出全部财富的说法并不真实,但他们确实正在“逐渐”捐出自己的大量财富。

1999年,捐出50 亿美元——那一年,他的财富总额是850亿美元,他捐出了1/17;2000年,捐出20亿美元;到2002年年初,盖茨夫妇基金会的基金总值已达242亿美元——盖茨夫妇成为世界上最慷慨的捐赠人。

据盖茨夫妇基金会2000年财政年度报告,当年已支付的捐赠款为21.139亿美元,已批准的捐赠款为14.35亿美元,其中,全球保健项目,占48%,6.855亿美元;教育项目,占28%,3.985亿美元;图书馆和使用公共信息项目,占5%,6 980万美元;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的发展项目,占2%,2 980万美元;另外,还有特别项目,占17%,2.514亿美元。

“全球保健”,是盖茨夫妇基金会投入金钱和人力最多的项目,最能体现他们建立这样的基金会的初衷。盖茨夫妇指出:“我们全球保健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少在我们和发展中世界的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过分不平等’。”它基于这样的信念:非洲儿童的死亡具有的悲剧色彩并不亚于美洲儿童的死亡,生活在富裕国家的人们有责任去帮助贫困国家的人们。

迄今为止,盖茨夫妇基金会在全球保健领域做出的主要成果有:

努力降低贫困国家中母亲的死亡率——要知道,在贫困国家,母亲在怀孕和分娩时的死亡率是美国的200倍!

在74个国家推广使用传统的儿童疫苗;

向发展中国家介绍和促进新型疫苗的使用——在专利到期之前,药品的高价常常使他们望而却步;

资助研制防治艾滋病和疟疾的有效疫苗,这两种可怕的疾病,每年使400万人死亡。

比尔?盖茨把自己叫做“一份社会的管家”。在1994年,他公布了几项把自己的财富回馈社会的设想。“有效地花钱,与起初挣到这笔钱相比,几乎是同样困难。”比尔?盖茨有一次很感慨地说。

呼~咱只有这些到这里为止了,我从原文里摘取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