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手机80后-pc系统手机
1.90后80后与前辈们有什么根本性不同?
2.80后都不一定全见过!说说那些经典的数码老物件
3.80后90后的我们离开电脑,离开手机我们还能活下去吗?
4.玩手机真的会让孩子玩物丧志吗?家长应该如何教育?
90后80后与前辈们有什么根本性不同?
8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孩子。
在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80后的孩子也是从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平板的时代过来的。
那时候的娱乐几乎和70后一样。玻璃球啊。陀螺之类的。高科技的有小霸王,街机。
80也算是第一批开始叛逆的孩子。港台的歌影流入中国市场,各种追星。
日韩流来袭后。各种哈日亲韩。不过80的家庭条件普遍一般。
不一定是喜欢什么就可以淘宝什么。当时也没有淘宝。所以条件所有限制。
父母大部分都是国企的工人。几乎所有家庭的条件没有太大的悬殊。
所以每家的收入都是有限的。也造就了社会主力80后的负债情况。
80后的富二代及其稀少。我本人就是一个80后的屌丝。
80后部分也都不是独身子女。很多都是有兄弟姐妹的。我就有个70姐姐。
农村超生的情况要更严重。
社会转型后,学校不给予分配,企业私营化,国企逐渐都被个人承包。
80后就业成了很大的问题。以前是国家安排工作。80后是要自己找工作。
当时的80后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不过现在已经融入了社会。成了社会主力。
唯一的问题就是高额的房价,和庞大的日常开销让80后吃不消。啃老问题就此产生。
至于90后。他们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期。父母几乎都是的70初的父母。
社会发展各种文化的融入。当90后的孩子更加的理性化。偏重物质化。
同时70后也赶上了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就做好了事业基础。
最主要70后确实比80以后的人勤劳的很多,他们偏重事业。80后偏重于事业和生活的平衡性。
所以90后大部分都会有个有能力负担孩子开销的父母。
80后压力过重,90后几乎无压力。
其他的就如楼上老兄所说了。
80后都不一定全见过!说说那些经典的数码老物件
“不是我不明白, 这世界变化快”。崔健在当初创作出这首歌的时候,我想他也绝对想不到30年后,世界会变得如此之快。
笔者是80后,是一位特别喜欢数码产品、 游戏 的80后。特别庆幸生活在这个充满了变化和活力的年代。从小时候第一次接触到FC开始,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笔者看到了很多很多改变了当时生活的 科技 产品,但到现在也已经难寻踪迹了。
万能充电器
万能充电器应该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特别是90后、 00后们。这个东西主要是用来给当时的手机电池充电的。那个时候的手机电池都可以拆卸下来,而且标配基本上都是两块电池。虽然说有专用的充电器能够插在手机上给电池进行充电,但是很多人都会选择额外购买一个万能充电器对另外一块电池进行充电,以免手机突然没电却又找不到可以更换的电池。
这个东西究竟“万能”在什么地方呢?看见那两个可以调整角度的类似于指针的东西了吗?在充电的时候,只要将手机电池取下来,用万能充电器的架子把它夹住,然后再调整那两个“指针”,让它们和手机电池上充电触电的正负极相对应,再把这个充电器插到插线板上就可以了。它工作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请看下面这张:
有一位机智的朋友发现自己蓝牙耳机的充电仓坏了,抱着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找了个万能充电器把耳机夹了上去,结果还真把电充上了[惊呆]不过这样做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至少要保证充电器的输入电流和电压符合被充电设备的输入要求,所以不建议轻易尝试[憨笑]
BP机(寻呼机)
我敢打赌,现在的年轻人在闲聊的时候肯定会聊到“之前的人们在没有手机的时候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别人快速的找到他”这样的话题的。BP机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够让别人随时找到你,当然也有人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腰上别了个BP机,也会自己给自己发个传呼,然后等着自己的呼机响起来,最后再装模作样的说“唉怎么老呼我”。所以至少在“装X”这件事情上,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人们都是很乐意去做的[得意]
这么个小小的东西,在当时那个年代,除了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在很多地方都发挥着他的作用。喜欢看美剧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很多场合,比如警局、医院、科研单位等地方,里面的工作人员都会佩戴一个BP机,有很多需要紧急处理的事务都是通过BP机进行发送的,这个东西最早是日本发明的,在2019年,对,2019年,日本Tokyo Telemessage才停止了BP机的运营。而在国内,这个小东西也到了2007年才停止了运营。
大哥大
终于说到手机的祖宗了。其实到现在为止笔者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把手机叫做是“大哥大”,有的人说和香港的警匪片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人也说和黑 社会 对大哥的称呼有关,不过这个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在90年代看见有谁手上拿着这个东西的话,那那个人一定是个超级有钱的有钱人。
当年(80年代末到90年代),大哥大公开价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买到,售价曾高达5万元。哪个时候万元户都少得你觉得基本上就是个传说,这个玩意居然能顶两个半的万元户,你就想想这东西究竟有多贵,用得上的人究竟有多少吧。实际上大哥大的功能十分有限,就是真的是一台移动电话而已,除了能接打电话,别的事情一概都干不了,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常常都需要喊。它的一块大电池充电后,只能维持30分钟左右通话。不过这个都不会阻止当时人们对这个一斤多重的大砖头的追求,即便自己买不起,只要是看到有人用大哥大了,这个牛都可以在饭桌上给朋友吹上一个月。
1973年,大哥大手机被发明了出来,人们的生活从那个时候开始了改变。或许没有大哥大的发明,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不会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占据手机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乔布斯也不会在2007年发布再一次改变人们生活的全触摸屏手机。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偶然的际遇下就会推动它的进步。
时代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目前手机的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下一个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静静地等着就行,它会来的。
软盘/软驱
之前上班的时候有个同事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电脑的硬盘盘符,都是从C盘开始的呢?为什么不从A盘开始?”
嗯……这的确是个好问题,为了解释这个疑虑,那就必须要说说下面这个东西了:
如果你接触电脑的时间比较早的话,那么软盘这个东西你是绝对不会感到陌生的。实际上软盘也不只是有3.5寸这一个规格,更早的还有5.25寸的规格。理所当然的,用来读取他们的设备——软驱,也就有两个规格了。所以目前操作系统将C盘作为硬盘分区的开始,就是因为从最开始,盘符确实是从A开始的,而且是从软盘开始分配的,虽然现在软盘/软驱很多人可能连见都没见过,但这个习惯也一直延续了下来,将硬盘的分区从C盘开始,也算是对软盘的一种尊重吧(实际上是为了兼容性考虑,因为现在确实还有很多电脑连接着软驱)。
从存储的容量上来说,3.5寸的软驱能够存储1.44MB的内容,5.25寸的因为发明时间早于3.5寸的软盘,它的存储空间反而更小,只有1.2M左右。
1.44M的容量在现在看来小的有点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软盘依然还有很多人在使用。虽然说因为制作工艺的原因,想要保证存储在软盘内的数据安全比较费心,但现在软盘依然有他一定的使用空间:科研单位的一些老设备依然采用软盘作为存储介质,一些“数码老炮”也会定期的采购软盘。但不管怎样,它的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带 游戏 功能的电视机
这个东西应该是很多90后、00后、甚至是80后的知识盲区,因为它确实是太过于“昙花一现”了。
作为一篇关于怀旧话题的文章,是不可能少了“ 游戏 ”这个东西的。关于这个话题,今天笔者想要说的是,这些在市场上存量很少,很难亲眼见到的内置了 游戏 功能的电视机。而要说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到夏普这个品牌。从70年代开始,夏普和任天堂就保持着十分深入的合作关系,比如3DS掌机的屏幕,都依然由夏普提供。所以夏普和任天堂合作推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产品就显得不那么奇怪了。比如上图的C1,就是一台内置了FC功能的电视机。
内置FC功能有什么好处呢?笔者感觉最大的好处就是信号的衰减、干扰问题基本上不复存在了。因为是直接内部线路进行 游戏 视频的输出,理论上来说信号肯定是优于外置线缆的。但是因为售价过于昂贵(分别购买 游戏 机和电视会比单独购买这个东西便宜很多),实际上这台特别的电视机在发布的第二年就停产了。
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比如内置了SFC功能的夏普SF1、内建CD-I的飞利浦21TCDI30电视机……等等等等。
带有 游戏 功能的VCD
再分享一个和 游戏 有关的东西。
在80后孩子的记忆里,可能不会有录像带,但VCD是绝对不会缺席的。什么“超强纠错”、“卡拉OK”、“多盘片”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但如果把VCD和“玩 游戏 ”结合到一起来的话,可能有些朋友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能够想出把 游戏 和VCD相结合的人绝对是个天才。那个时候VCD的市场占有率相当的高,所以相对的竞争也十分的激烈。能够主动打破产品同质化的想法绝对是好的,所以当时市面上还是有些产品提供了玩 游戏 的功能,比如这里提到的新天利 游戏 VCD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款产品能够运行世嘉的MD 游戏 (据说是有授权),但是好像由于机器设计的关系,它并不能存档的样子……
彩蛋:摩托罗拉 V3
在之前提到过,现在的手机市场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因为都是全面屏手机,所以在设计方面基本上都是正面一块尽量大的屏幕,然后背面后置一组摄像头,再加点边框设计,说实话看久了还是觉得非常乏味的。
摩托罗拉V3上市的时候,我在读大学。那个时候刚好美剧《越狱》十分火爆,有一天我在追剧的时候发现里面的马宏探员以及Susan都在使用摩托罗拉的这款手机,本来就对这款手机十分感兴趣的我更是将购买这款手机记在了“工作后最先要买的东西”这个列表里面。在当时来看,这款手机是十分薄的,薄的有点让人难以置信,这款手机也是笔者所知道的,在诺基亚“蝴蝶机”全球流行之后,另外一款得到了全世界消费者认同的手机产品。
因为这款手机在当初真的是太成功了,所以在柔性屏技术渐渐成熟的今天,摩托罗拉也看准了这个机会,适时的推出了V3的复刻版手机:Razr。
如果光从外观上来讲的话,这款手机是笔者认为把情怀和设计融合得最完美的一款产品,是近十年来最想要购买的手机,但实际上……好吧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有时间的话一定会再写一篇文章分享出来。
写完这篇文章,笔者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不是感叹 科技 发展的速度太快,而是发现自己忽然之间就快要变成大叔了。作为一个80后,想要紧跟目前互联网的潮流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前段时间想要搞懂YYDS这四个字母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就废了很大的力气,但实际上这种网络用语在笔者年轻的Web1.0 Web2.0时代也有很多,以后也必定会继续存在。
上面提到的这些正在逐渐消失、或者是已经消失不见的 科技 产品,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的话可能显得有点无足轻重,但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没有上面的这些产品,可能现在的 科技 产品已经走到了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 科技 树上。
80后90后的我们离开电脑,离开手机我们还能活下去吗?
会,因为有了手机电脑我们才懒惰了,不愿翻书,不愿去问别人,用它是社会在发展,与时俱进要的是速度的社会,可离开了我们也可以活,只是脚步慢点,万里长城古人能做,我们电脑能做的到吗,只会纸上谈兵,如果失去了电脑手机我们的思维会是更厉害的,对吧,呵呵,这个问题问的好,现在的8090谁还关心这个啊,呵呵,好样的你
玩手机真的会让孩子玩物丧志吗?家长应该如何教育?
的确,过度沉迷手机,对孩子的视力和健康都没有好处,但是,孩子究竟为什么会沉迷手机,为什么会一步又一步地“堕落”在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这是值得思考的。
30年前,80后孩子着迷看电视、漫画和打游戏,家长们就是“谈虎色变”。
20年前,许多父母都认为电脑游戏会毁了90后孩子,可是现在,电脑成为人们在工作学习时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工具。如果你不会电脑,不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 很多事情都会感觉无从下手,甚至是举步维艰。
10年前,手机和平板的大范围普及,让90后和00后同时陷入数码产品的“漩涡”,家长们却又开始新一轮的“口诛笔伐”。
可以说这30年以来,从80后、90后到00后,因为看电视、玩电脑和沉迷手机,挨过的冷嘲热讽和打骂责罚真的不少,可是,当年那些沉迷电脑的孩子,后来改变了吗?
喜欢看电视的80后孩子,并没有被“摧毁”,反倒成了科技时代的顶梁柱。
一如既往喜欢电脑,离不开电脑的90后孩子,有很大一部分都成为了互联网和科技领域的生力军,可是等到他们成家立业,成为90后父母时,他们又反过头来指责和惊恐于孩子沉迷手机。
可是,玩手机、刷视频,真的会让孩子玩物丧志吗?
首先,每个孩子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够有机会接触人类智慧、科技和应用的结晶,通过享受和体验其他人的脑力成果、优秀设计和创意模式,一方面能够增进孩子个人的思想见识,提高自身的感悟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孩子对于科技数码、人工智能和影视音乐的学习兴趣。
除了“与世隔绝”,不吭不哈长时间玩手机的“手机控”,大多数孩子都是上完课、写完作业以后,和同学玩一会游戏,既是放松心情,也是学习模式的调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不破坏视力,不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进度,那么适当玩手机、打游戏,家长真的不需要“特殊管理”孩子。
实际上,孩子玩手机和摆弄玩具、看漫画和追剧,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依据自身兴趣爱好去选择不同的娱乐方式。况且,相比图书文字和电视节目,手机屏幕里有着海量的知识资讯和新鲜玩意儿,等着孩子们去发掘和体验。
当家长板着脸、瞪着眼,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整天玩手机的时候,自己能不能先下决心“戒掉手机”呢?肯定不行,成年人面对自己的毛病缺点,总是能列举出一大堆无可辩驳的理由,但是想要教训和数落孩子,只要看孩子不顺眼就足够了。
都说“玩手机”会毁掉孩子,但如今每个人都在“玩手机”,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我总觉得,孩子能早点接触科技产品,体验最新、最炫和最酷的手机平板,或许并不是坏事。况且,一味地限制、管制和禁止,只会适得其反。
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动,独特新颖的电子产品,原本就是他们的“菜”。如果父母、老师和学校都不允许他们碰手机、玩游戏,只会激起孩子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和叛逆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